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贼惧官军,不惧义军 (第1/2页)
义军开始早饭,昨天抓到的俘虏们,也开始早饭。 俘虏们依然是排队挨个盛粥,粥依然按人头分,不管男nV老少,不管大人小孩儿,一人两大勺粥,粥很稠,且不烫,冷热刚好。 h巾俘虏在义军中吃上第二顿饱饭了。 如果李孟羲的那个猜测是正确,一顿饱饭,能让面h肌瘦h巾俘虏的抗拒心理降低百分之十,两顿饱饭,就能让其抵抗心理,降低百分之二十,则今早一顿饭,能让更多的俘虏归心。 给俘虏们的粥是什麽粥,这其中还有可深究的地方。 军中口粮多种多样,有麦,有黍子,有高粱,有豆子,还要少量的各类面和麸子。 匠营的匠人们最早做好板车时,赏五十斤粮,问他们要什麽粮食,匠人们都说要黍子,也就是小米。 小米煮粥最好喝了,属於现在军中最高档的粮食。 既然想招抚俘虏,要招抚就要让俘虏归心,想要让俘虏归心,让俘虏吃几顿饱饭,就能起到作用。那麽,给俘虏们吃观音土和给俘虏们吃粥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给俘虏们吃麦粥和给俘虏们吃小米粥,效果也是略有差别的。 其实,如果有r0U,r0U足够,直接告诉h巾俘虏,只要跟义军g,有r0U吃,那麽不用麻烦了,一顿吃r0U吃个饱,直接就可把h巾流民招为己用。 x1纳流民为义军所用,是核心战略,因此。x1纳流民的效率越快越好,为增加流民融入军中的速度,一开始先给俘虏吃最好的小米粥也是可以承担的。 大不了,之後再换成麸子也行。所谓朝三暮四是也。 h巾流民在未被俘虏还在h巾中之时,不一定能每天吃的上甜香的小米粥,来义军连连吃上小米粥,这麽一b较,差距很明显,因此,就能有强有力的招抚之效。 昨日,有一老妇人,带着小孙儿,领了两大碗粥,小孙儿的粥吃不完,老妇人舍不得吃,把粥倒进竹筒里,备做口粮。 然後今日又是满两碗粥,昨天小孙儿饿,还倒能吃得多,今早小孙子吃的少,粥剩的更多,破竹筒实在是装不下了。 迫不得已,老妇人又舍不得吃又不得把粥给喝完。 别人不管如何,这个老妇人是一点不打算走了,能吃饱,在哪不成。 义军之中开开心心的吃着饭,往南,义军紮营处有二十多里外,一个脸上刀疤的青壮疲惫不堪的走在路上。 昨夜有俘虏夜逃,义军清查半夜也没弄明白到底跑了谁,跑的就是这个刀疤脸。 往南,是南和县城。 和刘备军一战,h巾被击溃,溃散的h巾四散而逃之後,大多逃回了南和县城。 溃兵们想法大多是一样的,都知道回县城有活路。 要是没有县城作为根据地,以h巾每战必被击溃的疲弱战力,毫无疑问h巾一溃之後,就再没有卷土重来之可能。 由此可见,根据地作用有多大,大到能让h巾一次次溃散,然後h巾都m0回县城去,一次次再聚集起战力。 由此便又可知,灭h巾,先夺其根据地,只要把h巾占据的县城给拿下,那麽,h巾就失去了溃散之後再大GU聚集到一起的可能。 当h巾失去根据,离灭亡就不远。 夺h巾根基之地,是打蛇打七寸的方法,事半功倍。与之相b,与h巾野战也好,各种战阵厮杀也好,都属於中规中矩的方法。 夺h巾根基之地,只需一战,就能把h巾b入绝境;只阵战厮杀,则要面对h巾数次甚至十数次几十次溃後的屡屡卷土重来。 刀疤脸青壮从刘备军俘虏营趁夜逃出了,走了一夜,走的疲惫不堪。 正走着,前边G0u里忽然走跳出几人拦路。 G0u中跳出之人,为首的是一头缠h巾身上披着一领皮甲,手中拿着刀拎着盾的头目。 h巾头目见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