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公子_第六章看破山深林密 刺穿人面鬼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看破山深林密 刺穿人面鬼心 (第1/2页)

    林深闻鸟鸣,路尽寻新阶。

    砍柴人遥唱山外山,循声而望,青山相迎。

    观览大山深林,满眼葱绿,胸中的郁结之气本可一扫而空,可惜观景之人心事重重。

    余曲生停在路边大石处,拿着脚夫的草帽扇风,抬头观山路,眉头微蹙。

    他尾随李叔,为不打草惊蛇而远远缀着,寻迹追踪,不过看李叔步履犹豫,似乎不常进山,也不熟悉这路。

    想来李叔乃是淳朴、忠厚之人,昔日可守陋室待死,又怎么会伤害身为李家遗孤的小宝,但人会遭受哄骗。

    失踪已久的孙唯现身于此,其中不知是否有丹丘山的授意,亦或别有隐情。

    他有几分信任丹丘门主徐子归,转念又想起陈新的惨状,这份信任兜兜转转化作忧愁和怅然缠绕己身,至少他能确定一件事:不可让小宝重蹈覆辙。

    说不清是愧疚,还是懊悔,兴许两者皆有,对陈新、小宝、李叔都是。

    年岁越长,积年累月的情绪如水落石出,一旦空闲,不住回想往事。

    此前与天山高手分别前践行,几人在船上痛快饮了一场。

    席间一位天山侠客又哭又笑,明明醉了,却哽咽着不承认。

    他的同伴向余曲生解释,这又哭又笑之人约莫是想起了他们的师傅。

    余曲生隐约记得那人朗声唱着慷慨之歌,歌声与酒水却沉入静静江水中。

    寂寞江心月,何事话悲秋。

    彼时彼刻,自己在想谁呢?

    他一时竟无人可想。

    因没有背负而潇洒,因没有挂念而逍遥,随心所欲,好不快活。

    “欲舍而不得,便是舍不得。”

    在关外和他一同养鸡的老人曾对他如是说。

    曾有一双男女相约退隐江湖,临了男人因要为结拜兄弟报仇而引火烧身,两人不得已分开。女人为躲避追杀独自出关,当时她的肚中已有胎心。她一人在关外生下了一个孩子,苦等良人,终久候不至,郁郁而终。

    余曲生为了完成男人临死前的遗愿,带着他的信物出关,寻他的妻与子。

    他一路打听到当年那女子走投无路,带着孩子入了弥忽教,死后被教众掩沙埋葬。

    于是余曲生伪装一番,潜入弥忽教分部打探那小孩的音讯。

    那时他为那男人的一句诺言出关,几经周折在一个弥忽教的分部负责照料家禽,弥忽教中有许多和上面那养鸡老者一样——放弃了前尘往事、专心侍奉弥忽教法神。

    那老者还与他说:“事到如今,老夫已无可舍无可舍,唯命一条。”

    似乎记忆里的不久之后,老者因疾去世,死后仅有化了名的余曲生和几位教徒为他行了关外葬礼。

    来此地,抛前尘,无人知,风尘路,老者的过去无人知晓,孑然一身,宛若生来如此。

    余曲生此刻想来若有所悟,忽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忍受这孤寂和冷清,也一时迷茫他这一生究竟所谓何求。

    每每思绪误入迷雾,余曲生就想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喝得不省人事,省得胡思乱想。

    可是他现在需要清醒,小宝需要他——他暂时没有思考这是否是自作多情。

    余曲生抬眼看向叶缝筛漏的融融阳光,丝丝凉意沁入心脾,竟是一个好天气。

    余曲生回神,躲入路旁的树后,余光瞥着原路返回的李叔,后者神情轻松自如,甚至哼起卖酒歌。

    看来李叔在前面遇到了认识的人,那人正好认识小宝并且能转送信件,所以极有可能那人同小宝住一处。

    余曲生在树后等候片刻,转头继续上山,费了点功夫摸到了一处藏在林间的木屋小院。

    他于篱笆外绕了一圈:此处住所有人活动的痕迹,但眼下无人。又通过周遭痕迹大致推断出此处常驻三人,一人内力不浅,另外两人身量不高。

    余曲生心里有了打算,步入林深处,在树上呆了一晚。

    余曲生吹了一晚凉风,一闭眼,心底的忧虑紧赶慢赶跑上喉咙,干涩、绵长,于是他仅在黎明前眯了一会。

    天光放亮,他听到风吹叶声夹杂着脚步,他闭着一只眼,睁着的一只眼斜往下看去。

    一位农家女打扮的少女背着药篓正往那木屋小院的方向去,她面容轮廓尚且稚嫩青涩,神态举止却透着一股老练成熟,贫家子女早当家,不知她是否如此。

    余曲生睁开另一只眼,鹞子翻身轻巧落地,随后逐渐大步追赶上那少女,喊住对方。

    少女站定回身,警觉地打量余曲生。

    余曲生见她下意识的架势眉峰一挑:还是个练家子,腰上应是缠了一把软剑。

    余曲生面上笑容憨直恳切,解释他入山迷路,为躲野兽不得已在树上过了一夜,恳求给口水喝。

    少女将信将疑地应了余曲生的要求,她指了指小院的方向,让余曲生走她跟前。

    少年问:“你为何进山?”

    余曲生搬出客栈那套寻药材渠道的说法,说鹭洲城来了个大主顾,要收购附近的药材。他故意说出几味那夜撒在他衣上的药粉成分,旋即注意到身后脚步一顿,他微笑着继续描述那不存在的阔气主顾,发发小人物的牢sao。

    眼看小院将近,余曲生话题转到身后的少女,说他见少女背着药篓,想问问是否知道附近有这些药材的收购渠道。

    少女笑道:“有几味药材用途不广,少见大手笔收购的主顾,种的不多,需要进山采集,我们这恰好晒了些,要不你来瞧瞧?”

    目标人物热情相邀,盛情难却,于是余曲生顺水推舟,刻意慢了步伐与之并肩同行。

    途中他又旁敲侧击,询问近来是否有人抢在他之前来采购这几味药材。

    少女笑着摇头,说一年到头她也只碰到了余曲生一人进山,说着她问起余曲生的名字,方便称呼。

    余曲生与采药少女谈笑风生,从对方口中得知她、弟弟和师傅三人常年住在山中,平日里靠采药、打猎为生。

    她说:家中长辈脾气不好,不喜见生人,若是碰见了,余曲生还多担待。

    余曲生点头应允,说着感慨他们小小年纪生活不易。

    少女推开小院篱笆,让余曲生在院中随意坐下,她放下药篓,掀开屋边水缸木盖,给余曲生勺了一瓢水。

    余曲生接过水瓢,询问其家人动向。

    院外来人,篱门未启,余曲生的眼睛先于帽檐下望去:推门的少男步履轻快稳健,身形颀长,姿态挺拔,脸庞已褪去幼年的稚气、圆润,脸颊已有明显轮廓,粗布麻衣不掩清俊。

    一对熟悉的墨色招子径直撞向正打量的余曲生,眼中有好奇、探究和警惕。

    余曲生不着痕迹地低头,转向那少女捧起水瓢感谢她,豪爽地倒了一口水,扯着淋湿的衣领擦嘴。

    少女笑着点头,看向刚入院的人问:“小宝,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小宝心不在焉地回答:“路上耽搁了。”

    少女指挥小宝去屋里取晒干的药材,小宝瞄了余曲生一眼,却被草帽帽檐挡住视线,他放弃探究,向屋内走去。

    余曲生微微抬首,“近乡情怯”的希冀和害怕锁住了他的喉咙,他也是会因情生惧的人。

    如此看来,小宝和此地的人关系非同一般,可能见过那位“孙唯”,不知是否知道了丹丘,知道了他的生身父亲。

    思及前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