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5章 科举之初(下)  (第3/3页)
柜的我也要!”    “来三套!”    “让让……”    “别挤,别挤……”    ……    大把大把的银子丢到了柜台里,买书的老掌柜看着众人争抢的模样笑得合不拢嘴,自己后面的院子里还不知堆着有多少册。    说来也是奇怪,就在前几日上京城中的各大印刷坊市便一同找上了城中各大书斋的掌柜,说是要给书册重新定价。    1    自己初始还不愿意,可后来才晓得,最近新出了个什么活字印刷,自己原本的存货已经卖不起价了,自己自然是打死不信,可亲自见了那套流程,看着那一册册堆积的书册,望着那流水一般的作坊,才晓得那满屋子的书籍怕是要砸在手里了。    还惊魂未定的时候,    走出来了一个白面书生,说是整个城中此后都是这般局面,价是卖不高了,可赁版钱却是可以省下来,余下的工匠费用,也是由印刷坊一并包圆了,往后给书的价格便是白纸价。    白纸什么价,书便是什么价!    余下的银子朝廷补上!    至于这段时间过了,往后也只算印刷坊工匠钱,其余的还是这般,要是想赚银子便多卖一些,允许有那么一钱银子的利润。    自己心里是千般不愿,    当几个不愿的掌柜被兵卒带出去的时候才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别管你是什么背景都得顺着来,便是那些朝中有人的书斋也得乖乖听着,别人的刀可不认人。    可回到家中细细想起来,    也是这个理儿,    1    价降下来了,买的人多了自己的利润未必会比之前赚的钱少,指不每个月还要比之前多出一些银两。    至于为什么朝廷不自己售卖,想来是想让书价降得快些,毕竟现成的渠道,老字号的招牌,总比新出的信得过些,传的快些。    至于朝廷为什么要这般做,自己干这个行当许久,隐隐约约也能猜到一些苗头,可也不敢言语,自己只管算算每个月兜里能进账多少银子便是了,想多了容易掉脑袋。    ……    “掌柜的,书是便宜了。”    “那张大家的孤本呢?”    早些时候喊话的书生抱着满满一摞子书册,刚刚走到门口又想起什么再度问道。    “这边,全是。”    老掌柜的指着角落中堆放的书册眯眼笑道,说起来孤本价值不菲,可若是主动印刷出来,朝廷那边还能便宜几分,初始的一百本书册便是纸章钱也不要,只要余下的模版,而且每印刷卖出一册还能给出千分之一的版费。”    总得算下来是稳赚不赔的生意,那日也不晓得多少有藏书的书斋掌柜抱着珍藏的孤本入内,唯恐去得晚了。    1    “张大家的孤本也印刷了?”    “我的老天爷,竟真是如此!”    ……    “肤浅!”    “你等且看看,这是什么?”    老掌柜的看着众人的模样又从柜子底下拿出了压箱底的东西。    “《治国七十二策》?”    “为何我等从未听闻?”    “咦……”    “署名竟是秦公!”    1    有人望着下方的落款呐呐的开口道。    “敢问掌柜的这……”    有人翻看书页看着上边精炼的文字定下了心来,越是往后翻看越是觉得字字珠玑,字里行间皆是,为官之道,治国之法。    “同样作价纸钱!”    “上下两册,皆是如此!”    “秦公的书,那一钱银子本掌柜的也不挣了。”    “有生之年能读上秦公所著之书,是我等的福份,这一钱银子全当是让给天下读书人的!”    老掌柜豪气云干道,望着四周欢呼雀跃的读书人,难得心头一软,也是颇有感触,角落中那穷经皓首的老书生捧着秦清堂所著的书册,手指轻轻抚过封面,竟是有浊泪余下。    从天上往下看去,    整个上京城中此类景象,    1    各坊市中竟是比比皆是,    ……    远处,    柳树下,    “百指挥,你说一本书作价一两银子贵吗?”    少年郎望着那书斋热闹的场面轻轻喃喃道。    “不贵!”    百晓生不假思索道。    “雕版印刷出来前,一书可抵千金,便是手抄本也是有市无价,此后普遍算下来,买下完整一本上下十余册书,也要七八两银子,字数多些的,几十两也是比比皆是。”    “而今一书不过一两银子。”    “算得上殿下口中的白菜价。”    “殿下此举算得上造福天下读书人。”    百晓生讲到底也是书生,    看着此间的局面心底也是颇为感触。    “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    “算下来便是上京城中寻常百姓三口之家一月的吃穿用度,也算不得便宜。”    少年郎想起上辈子的书价哑然失笑,    相比之下那才是白菜价钱。    不过眼下想来也够了,    2    天下寒门能负担得起,    便够了,    讲到底也是扶持一个阶级对抗另一个阶级,至于天下百姓人人皆有书可读,还不知道是多少年后的事情,可想来做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总不能白来这人世间走上一遭。    ……    一月后,    凉州地界,    离山书院,    酉时处,    天边有红霞升起,    身穿布衣的花甲老者正捧着一册书籍从山上往下走去,不知何时终于走到了山脚下的巨石旁,仰头望去是漫天红霞,低头望去是那二十二个入石三分的大字。    2    自从山上的学子下山之后,自己一个人便时常日落时分来这坐坐,一坐便是待到深夜,也不知脑子里想着什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左不胜轻声喃呢着,手指划过粗糙的表面想起许久之前提剑刻下这些文字的少年郎心中思绪万千。    低头翻开书页,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七字映入眼帘,这是秦公的书,自己原本的学生捎书上山的时候自己才晓得,原来天下已经有很多读书人买得起书了,自己还在想那句话的时候,殿下已经去做了。    “殿下,左不胜受教了。”    左不胜徐徐起身对着南边躬身一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