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修炼进化之旅第十三章华夏文明前身 (第1/1页)
淳於现听罢,脱口而出, 「不是吧,那麽凑巧?」 李泽清也惊奇无b的说道, 「相传伏羲和nV娲也是兄妹关系,天降洪水,兄妹俩爬进一个大葫芦里,躲过了劫难,然後兄妹结婚,繁衍了人类。」 梦澜把身子坐正,抬起靠在李泽清肩上的脑袋,慎重其事的点点头,喝了口羊N茶,接着说道, 「从时间上看,苏美尔文明是地球文明所记载的最早文明。 所以可以大胆的说,中国的崑仑系神话,其实来源於苏美尔人。 就在苏美尔文明消失不久,在东方出现了一批,自称来自西崑仑的黑发人,这批人自称是神的後代,龙的传人,祖先为伏羲和nV娲。」 淳於现惊愕不已,抬起右手掩住,张大的嘴巴。 沈稳的李泽清,其实也是震动不已,修长好看的左手,有意无意的敲打着桌面,以此缓解心中的激荡。 梦澜看着二人的反应,笑的开心,有点调皮的问道, 「听到此处,做何感想? 是不是想说,胡扯? 还想,继续听下去吗?」 李泽清整理了一下复杂的心情,点头说, 「你继续,先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我们还是有,可以洗耳恭听的雅量。」 淳於现又是乖乖附和的连连点头。 梦澜笑得开心,很满意这师徒二人,不固执己见,拥有开阔的思维,乐於接受不同声音的心x,於是继续说道, 「我所说的这些,都是曾经过的报刊杂志网文,根据相关专家通过考古挖掘发现,而总结归纳得出的结论。 另有《苏美尔王表》记载,公元前2334年左右,阿卡德君主萨尔贡的军事征服,使其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结束了苏美尔持续7个世纪的城邦各自为政时代。 恰在此後不久,在大约公元前2070年,东方社会的夏商时代开啓。 崑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称崑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崑仑之丘就成为周王朝及下属各国的JiNg神之地,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於西北方向遥远的崑仑。 殷商文化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T,融汇了很多不同的文化源流。 但人类学家、号称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文化是本土起源哪些是外来的。 他在最後一次公开演讲的结尾处,谨慎地指出:「商人的殉葬习惯恐怕不是中国自己的习惯,我疑惑这是与两河流域接触的结果。两河流域远在b商朝早二千年就有杀人殉葬的情形」,这段话源自专业杂志《东亚古物》的《青铜之路:上古西东文化交流概说》。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訄书》原人第十六·种姓十七】力证中华文化西来。 「如《命历序》,人皇九头纪以後有五龙纪,始渐及伏戏。则天皇非其人也。古事芒昧,难尽明也。君长四州,故有四岳。长民十二,故有十二牧。民曰黑头,故称黔首。文字如楔,故作八卦。陶土为文,故植碑表。尊祀木星,故占得岁。异名纪月,如《释天》’正月为陬’以下十二名,巴bl亦有之故贞孟陬。故曰:中国种姓之出加尔特亚者,此其徵也。」 《春秋纬命历序》作於汉朝时期,根据上古神话故事与传说编写而成,这里揭开了谜题:中华文明源头在苏美尔文明那里。 伏戏,即伏曦氏,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首,人首蛇身。 《命历序》此段意思是,伏戏氏那里的人自称「黑头」,又称「黔首」,文字如楔,占卜算卦,文字刻在陶土上,种麦子。 苏美尔人自称「黑头」,使用的是楔形文字,发明了占卜,他们把文字刻在泥版上,然後烧制成陶土,苏美尔人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小麦的民族。 伏曦氏可能是苏美尔的某个王,或苏美尔神话故事中的某个神。 当然,章太炎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知道苏美尔人,此系列文章始写於1894年,最晚成书於1900年。 而苏美尔文明,直到1922年–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对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文明的核心聚落乌尔,进行了12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才揭示了这个遗址,从7000年以前的一个小村庄,到逐步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文明都市,苏美尔文明才为世人所知道。 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一些人称为「丁头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也存在不少类似文字的刻划符号。 这种文字与甲骨文很类似,有些字形和甲骨文也很像,但由於终究是刻在泥板上,不易保存,所以中国人选择刻在了gUi甲和兽骨上。 那麽是不是由於苏美尔人发现了,契形文字刻在泥板上不易保存的弊端,而改成刻在gUi甲和兽骨上的呢? 苏美尔楔形文字,曾一度成为世界通行文字,亚、欧、非商业贸易标准文字。 但楔形文字仍很很复杂,闪米特商人发明了一些简单的符号作标注,後来腓尼基商人更进一步的发明了22个字母作为注音。 腓尼基人的字母传入希腊後,希腊人加入2个字母发明希腊文,後来又发展出拉丁字母。 另一方面,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印度梵语和阿拉伯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埃及人在苏美尔楔形文字发明了象形文字,但因为太复杂而在後来的数百年间被淘汰。 同样被淘汰了的还有其母T文字—楔形文字。 现在还在使用的唯一象形文字就是汉字。 从1929年起,在对四川三星堆文明,长达一个世纪的探索中,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青铜器。 其独特的样式和纹饰皆非寻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我们能见到的夏商文明的遗迹残骸。 可以确切的说,三星堆的文物奇迹般昭示着,它的独特和另类的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的三星堆文化。 这一时期,也恰恰能与苏美尔文明,在两河流域没落之後的时代,进行递进衔接。 历史会如此巧合吗? 通常一件事情巧合的背後,总是有其合理的原因。 这个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距今六、七千年之前,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之後,在内战和闪米特人的入侵之下,很多苏美尔人来到了东亚地区,在这里创建了中华文明,并从此延绵不绝。 所以,世界最早的苏美尔文明,与中华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中华文明的前身。 人种上来说,苏美尔人和中国人,也极其可能存在着,还不为人知的传承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