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楔子---看透世情繁华梦,墨迹书就一生平 (第1/2页)
楔子---看透世情繁华梦,墨迹书就一生平 延治五年三月三十,湖广省,岳州府,码头边。 一群身穿红、蓝、绿官袍的官员不断地眺望远方,只见一艘朴质的官船 缓缓地驶近码头,只见一位壮年男子率先走下甲板。 岳州府知府王宜连忙带着身後的诸多官员迎了上前,并拜倒:「下官王宜见过洪太傅,恭祝太傅身T健康,阖家平安。」 半个身位後的巴陵知县杜承恩不由得在心中暗自腹诽,你都把该说的话说完了,那我还要说啥?好歹本官也是洪太傅家乡的知县啊! 壮年男子压了压手道:「诸位不用多礼,我现在已经不是朝堂上的那位洪阁老了,只是一位退休的壮年男子罢了。」 诸官礼貌的一笑,谁都知道这位洪太傅洪阁老的丰功伟业,而且在新君年幼即位只做了五年便果断的退出政坛,而不是藉机大权独掌,可谓深知进退,如无意外退休後可保全名声。 众人簇拥着洪语贤上酒楼,席间王知府向他发出了到府学演讲的邀请,洪语贤先小啜了一口酒,而後便欣然同意。 至於其他人明里暗里的暗示,希望能提携他们,洪语贤都装作不懂,只顾着喝酒吃菜,众人只能不断的向他敬酒。 华灯初上,宴席也接近了尾声,洪语贤已经喝得有点醉醺醺的,便由王知府载回知府衙门。 王知府将衙门让给洪语贤暂住,虽然不想欠一份人情,但洪语贤知道如果不答应下来,王知府会以为他照顾不周,便没有推辞。 躺在卧榻上,洪语贤想着现今的朝局,顿感头疼,其实洪语贤会选择急流勇退是因为他知道狡兔Si走狗烹的道理,历来许多辅佐少主的辅臣下场都不是很好,洪语贤自认只是个凡人,辛苦了四十年,实在累了,想好好地在家含饴弄孙。 .............................................................................................................. 延治五年四月十五日。 洪语贤踏上了船板,准备离开岳州府,前往阔别四十余年的家乡。唐代诗人贺知章有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路上洪语贤不断的低Y这首诗,贺知章的这首诗完美的诠释了游子官宦离乡背井讨生活,直到年岁渐长方回家乡,却发现人事已非的感慨。 这些年来,洪语贤遭遇了兄长早逝,恩师遭贬郁郁不乐,弟子背叛等事,遥想当年,从竹西村走出来,一路顺当考取功名,入馆翰林院担任庶吉士的早年生活,洪阁老觉得心境老了许多,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 .............................................................................................................. 外间毫无徵兆地下起了大雨。 船老大摇着船桨,对洪语贤大声呼喊:「这位大人,下雨罗!赶快回船舱做好呵!根据小的多年来的经验这雨一时半刻是不会停的。」 洪语贤微笑颔首:「多谢老丈。」随即钻入舱房中避雨。 洪语贤发现衣衫袖口被雨淋Sh了一大片,便要小厮从行李中翻找一件自己的长衫替换。因为返乡的行李实在太多,小厮一时半会也没找到。 洪语贤在小厮寻找长衫的同时,微微掀起了船舱的布帘并向外看去。只见外头的景物都被大雨笼罩着,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雾蒙蒙的一片。 「世事变化总是如此的迅急!」洪语贤默默地想着。 人的一生不也正是如此吗!当船从岳州府启航时,只有薄薄的一层云妆点着天空,然而船行至半途时,暴雨突至,犹如万马奔腾而来。 想当初自己的恩师圣眷正隆,但一不小心涉及到储君之争,皇帝一气之下,将其下狱,甚至当听闻其身染重疾时,仍狠心不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