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夜闯少林(求收藏,求推荐!) (第1/2页)
灯幢飘动。 经阁内一片寂静。 两人相对而坐。 李玄微手中捻动佛珠,深邃的眸光仿佛洞穿了时空,前尘往事历历在目。 五十六年前。 还是大宋景德元年。 其时正逢真宗赵恒在位。 宋辽两国间战乱不休,尤其是在太宗皇帝雍熙北伐失败之后,两国间的局势也发生了扭转。 大宋渐由主动出击进攻转为了被动防御,契丹则是步步紧逼,不断遣兵南下侵扰,想要彻底吞掉肥沃的中原大地。 因此,在后来的二十五年之内,边关重城烽火四起,生灵涂炭,两国百姓皆苦不堪言。 幸得朝野忠烈之士舍生忘死,才数次抵挡住契丹兵马的入侵。 然而,在几次战争之后。 契丹还是看出了宋朝的短板。 强干弱枝,重文轻武。 于是,在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亲自统兵南下,率军攻入河南境内,眼看着就要逼近东京城,有大臣提出迁都南逃,真宗也有所意动。 多亏宰相寇准在朝堂力陈时弊,真宗这才御驾亲征,在澶州与辽国兵马对峙,还伏杀了辽国大将萧挞凛。 双方也陷入了僵持局面。 天长日久,两国都有意息兵罢战,于是就决定议和,缔结兄弟盟约。 可当时辽国势大。 所谓的议和就是花钱买太平,每年大宋要白白送出大量财帛绢布。 如此方能使大辽退兵。 那一年,李玄微以弱冠之龄纵横江湖,意气风发,宰相寇准亲自上门相请,成为了真宗皇帝的贴身护卫。 他本想劝真宗趁此时机,直接夺回燕云十六州。 可真宗却忧虑颇多,不愿兴兵征讨,只想着与辽国议和。 无奈之下,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孤身闯入大辽军营,在千军万马中擒住了萧太后和辽主。 让大宋朝廷在接下来的和谈过程中,占据了主动权: 两国互为兄弟友邦。 大宋每年赠其十万财帛绢布。 契丹也要以牛羊马驼等牲畜回赠大宋。 大辽若是违背盟约,他就直接进入契丹境内,杀掉所有的萧氏族人和耶律皇族。 萧太后惧其武功之高,只好答应他的条件。 因为当时契丹也并非铁板一块,虽然国力强盛,但朝堂之上纷争激烈,全靠她和儿子耶律隆绪在撑着。 若是两人都死在澶州,只怕用不了多久,朝堂就会分崩离析。 再加上身后有女真族虎视眈眈,边境还有党项部枕戈待旦,也不容得她拒绝。 后来宋辽两国关系逐渐缓和,开通了边境贸易,几十年来相安无事。 唯一的变故,就是在澶州的时候,李玄微趁着夜色把王钦若和丁谓两人的脑袋摘了下来。 这两个人不但屡次三番劝真宗弃都南逃。 而且在历史上,也正是这俩人害的名臣寇准远离朝堂,郁郁而终。 李玄微当然不会放过他们。 ………… “恩师他老人家一切都好,只是有些时候会提起您……” 萧远山秉弟子礼跪坐在旁,“说是没有机会和您真正分出胜负,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你师父也是老僧遇见过的最强对手,当年他误以为我去刺杀辽主和萧燕燕,生怕我将两国的局势激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所以便出手拦截……” 李玄微也想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