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0 主持大局(二合一) (第1/2页)
“还有这等事?大司氏能上荷校之刑?” “到底是何等佞臣敢如此羞辱士大夫,真当天下文人没了风骨了吗?” “如若此事为真,J臣欺君罔上,吾等身为文人定当要上疏天子,还以大司氏公道!” 应天会馆赴考的举子们,情绪都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只是此事有些过於夸张,反倒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在下乃国子监贡生,愿以X命担保所言句句属实。如若不信,诸生可前往国子监一探究竟,大司氏还刑罚於雪地之中!” 说罢,这名国子监贡生留下两行热泪,对於他而言,国子监祭酒可不是名义上的,而是真正的师长。 “忆宸,京师还能发生此事?” 李庭修也是满脸诧异的询问了沈忆宸一句,他上一次赴京赶考都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难道京师已经世风日下到如此地步,连国子监祭酒都能随意侮辱了吗? 面对老师的询问,沈忆宸在脑海中疯狂思索起来,这种大事情明朝历史上只要发生过,那麽自己一定会有印象的。 很快沈忆宸就想起来史书上的记载,那就是正统朝期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上奏朝廷,请求改建国子监,於是明英宗派王振过去察看情况。 此时的王振已经权倾朝野,各方官员莫不巴结谄媚,所到之处都想尽办法大肆铺张的进行接待。结果到了李时勉的国子监,仅仅按照正常标准款待,并没有刻意迎合。 这件事情让王振感觉丢了面子,认为李时勉轻视自己。於是怀恨在心,想方设法蒐集关於李时勉的罪证报复,却没想到一无所获。 莫须有定罪这种事情,宋朝的岳飞身上已经Ga0出名了,王振自然也不好复制C作。只能y凑了个李时勉曾经摺过国子监的树枝,有砍伐偷盗官木的嫌疑,把他给强行定罪了。 甚至为了以儆效尤,彻底羞辱一番李时勉,直接判他受荷校之刑,立於国子监前三天。 让国子监的学子们好好看看,李时勉成为罪人是何等狼狈! 结果王振万万没想到,自己定的这个罪名过於离谱,反倒让国子监的学子跟京师文人们同仇敌忾起来,团结一致去g0ng门前叩阙鸣冤,还联名上疏给皇帝,彻底把事情给闹大了。 只是沈忆宸没记错的话,史书上记载李时勉被王振陷害正值酷暑,而此时属於寒冬,时间有些对不上。 莫非历史轨迹因为自己出现,再次出现了偏差? 就在沈忆宸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会馆大堂内的赴考举子们,都已经纷纷走出门外,准备前往国子监声援李时勉。 “忆宸,我们也跟上去。” 李庭修此时一脸的严肃,师道尊严就是他的人生信条之一。 国子监祭酒乃文人宗师身份,不管有何理由跟罪名,士可杀,不可辱,决不能把师者身份践踏余地! “是,先生。” 沈忆宸也想要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麽,於是点头称是,与李庭修一同跟了上去。 此时外面已经人头攒动了,不单单是应天会馆的赴考举子准备声援,这一条街上山东、湖广、江西、福建等地会馆举子们,同样倾巢而出。 不出意外的话,国子监这群学子,已经通知了两京十三省的所有会馆举子应援。 京师国子监院门前,祭酒李时勉、司业赵琬、掌馔金监三人,正头戴枷锁站立於此。天空不断飘落的雪花,让他们须发皆白,覆盖了一层皑皑白雪。 李时勉等人的身旁,围着一圈维持秩序的兵役,更外围是满腔愤怒的文人士子,不断的与兵役们发生冲撞,不少人眼中还含着热泪。 在更远处,还站着一群锦衣卫,正冷眼旁观着国子监门前发生的一切。 当沈忆宸等人来到国子监的时候,眼前已经黑压压的一片,估m0着至少不下於千人。同时耳边不断响彻着“放人”、“莫须有”、“J贼当道”等等口号。 李庭修与沈忆宸两人,本想站立於侧,先看看现场到底是何状况。结果却被人群不断推搡裹挟向前,最终成为了声援士子中的一员。 夹杂在拥挤的人群之中,就更弄看不清楚情况了。没办法,沈忆宸只好拉住身旁一名因为情绪激动,而满脸通红的士子问道:“敢问兄台,大司氏到底是得罪了何人,竟会遭受如此责罚?” “如此肆无忌惮,除了阉贼专权,还能有谁?” 这名士子并没有指名道姓,不过“阉贼”二字,已经足以表明对方身份了。 看来历史并没有偏离太多轨迹,果然还是与王振有关。 沈忆宸因为历史没有偏移太多而感到庆幸,但是跟在他身後一同赶过来的应天会馆众举子,在听到“阉贼”二字後,许多人脸上露出了凝重神情,没有了之前那般愤慨。 要知道哪怕身处应天府,王振之名也是如雷贯耳,得罪他会有什麽後果,大家都心知肚明。 身为一名进京赶考的举子,多年寒窗苦读就为了春闱这一刻,要是因为卷入这场风波而丧失机会,值得吗? 不过也有些b较冲动热血的士子,望着远处戴着枷锁的李时勉等人,抑制不住心中义愤喊道:“吾等众人就这麽怕了那阉贼,眼睁睁的看着大司氏受辱?” 面对质疑,这名满脸通红的士子不忿解释道:“这是圣上被阉贼蒙蔽下达的皇命,谁敢违抗!” 没错,想要如此处置国子监的文官,就算王振是为了报私仇,没有圣旨也是办不到的。 至於明英宗朱祁镇本意是否如此,或者他到底知晓几分真相,那估计就只有天知道了,反正圣旨已经下达。 听到是皇命如此,这群热血冲动的士子们,瞬间哑然。 阉贼还能抗争,皇命难道还能抗旨不成? 只是这种沉默并没有延续多久,很快其他会馆的士子们也陆续赶到,随着人数越来越多,现场的秩序也开始越来越混乱。 之前还能勉强维持秩序的兵役们,也开始承受不住士子们的冲击,防线被不断的压缩。 “先生,小心。” 面对这拥挤混乱的人群,沈忆宸牢牢护在李庭修的身前,毕竟先生已经年近四十,放在明朝这种古代已然不算年轻。 “忆宸,你也多多注意!” 李庭修也察觉到局势往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就算有圣旨加持,之前国子监的学子们不敢妄动。 现在随着各路举子们不断增援赶到,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皇命责罚。甚至就算是知道,在此等大环境之下,想要保持清晰头脑冷静下来,也是不可能。 远处冷眼旁观的锦衣卫看到此等状况,其中一名千户朝着站在最中心的首领礼拜道:“同知大人,从各处赶来的书生越来越多,场面混乱恐有劫犯嫌疑,我们要不要出手弹压。” 被称作同知大人的这名首领,就是目前锦衣卫指挥同知卢忠。他奉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之命,来到国子监门前监督服刑,却没想到事情闹的这般大,隐隐约约有失控的嫌疑。 “好,你带人过去弹压,甚至可以抓几个为首闹事的书生。今日之事关系到王公公的颜面,必须得办的乾净漂亮,否则怪罪下来我们谁也担当不起。” “属下明白!” 这名千户领命之後,立马招呼着旁观的锦衣卫,往着李时勉等人所在位置中去。 如若今天真被这群书生把人给抢走了,那王振怪罪下来,恐怕得有人要丢了小命! 另外一边的沈忆宸,已经与李庭修两人挤到了最前沿位置,距离带枷示众的李时勉等人,只有一步之遥。 越是在这种位置,与看守兵役之间的冲突就愈发激烈,双方都已经挤作一团,不断的遭受着撞击。甚至有些T弱的士子们,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