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0 文人内鬼(二合一) (第1/3页)
沈忆宸并不知道殿试阅卷期间发生的事情,而且这种涉及到高层的派系斗争,稍微有点政治智商的读卷官,都不会大嘴巴到处宣扬。 所以他此刻无b震惊,王振这番举动到底是何用意,难道真的仅仅是看好欣赏自己? 但问题是王振的这番“厚Ai”,一般人可担不起。更别说自己如今身为状元及第,乃文官後辈之首,就算没有加入胡濙的文官利益集团,怎麽也跟宦官搭不上边啊。 今日这场三元及第宴席,退朝的文武百官都在现场,众目睽睽之下传旨太监这番表态,放在他们心中该会如何遐想? “状元公,毋需大喜过望,日後青云之路还长着呢。” 传旨太监看着沈忆宸这副愣住的模样,亲昵的拍了拍他肩膀,彷佛安抚後辈一般。 这下沈忆宸更是无言以对了,脸上露出一种b哭还难看的笑容回道:“晚生多谢王公公厚Ai,公公还请上席!” 不管是什麽原因,此等局势之下,沈忆宸都不可能公开驳了王振的情,那相当於给自己找了条Si路。 另外很明显这位传旨太监也是王振的人,代表着王振的脸面,必须得招呼周到坐在上席。 只是这一幕放在文武百官眼中,那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新科状元居然跟王公公关系密切,这背後到底发生了什麽?” 一名官员满脸诧异,如今文官集团跟宦官集团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大司氏事件後更是势同水火, 沈忆宸在三元及第之前,就已经有了京师文人士子领袖之实,怎麽可能会跟宦官暧昧不清? 此等情景要是传出去,恐得在文坛中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沈忆宸当初可是不畏强权,领衔叩阙鸣冤的,怎麽可能得到王振的器重,逻辑上说不通啊。” 旁边一名官员也感到不可思议,按理说沈忆宸都算是公开站在王振对立面的人,莫非还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有何不通的,你得看看叩阙最终的结果是什麽。以阉贼睚眦必报的X格,沈忆宸率众鸣冤却毫发无损,这正常吗?” “确实不太正常,并且还因祸得福,获得了一座御赐解元坊。回头再看大司氏事件,也许是王振在保他!” 此话一出,许多官员彷佛发现了事件真相一般,脸上流露出来惊愕表情。 甚至再多联想一下,那更是细思极恐! 如果把这一切当做一场局来看,沈忆宸利用大司氏事件在文人士子群T中,获得了惊人的声望。 这些声望助力了他的科举之路,殿试阅卷过程中翰林院学官力挺,也与当初国子监主持大局不无关系,他们认可沈忆宸的学识跟文人气节。 最终沈忆宸三元及第、大魁天下,站在了年轻士子的顶峰! 如今当真相浮出水面,沈忆宸隐藏身份是阉党中人,那麽叩阙之後王振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表现,就都能解释得通了。 难怪传旨太监会说王振对沈忆宸表现非常满意,你他娘的一个文人内鬼,步步为营坐上了魁首老大的位置,能不满意吗? 当然,这群低品阶官员心中愤慨归愤慨,却无人敢公开表达出来。 一是得罪不起王振,二是得罪不起成国公,只得隐忍在心。 沈忆宸看着许多官员脸sE变了,大概也能猜测到对方心中所想。 不过就算明白,他也无力做什麽,更不可能蠢到公开解释,自己投靠王振其实没谈妥吧? 只能说这就是宦官集团跟文官集团最大的区别,同为BIAO子,文官集团好歹要块牌坊。 不对,是要讲究“风骨”! 胡濙拉拢失败,他就不可能再继续示好,更不会玩生米做成熟饭这招。 王振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毕竟思维方式已经改变了,他就没什麽顾虑跟底线。 既然沈忆宸不答应招揽,那乾脆就在文武百官面前宣布出来,利用yAn谋大势b迫这小子屈服。 怎麽说王振也中过举,士大夫JiNg神中“汉贼不两立”这套,他也清楚。 沈忆宸打上了阉党烙印,必然无法被文官集团给接纳,未来不想在朝堂中成为孤家寡人,就得乖乖来找自己投靠。 过程不重要,只要最终结果沈忆宸是自己的人就行! “王振真是好手段。” 杨溥把这一幕看在眼中,冷冷朝着身旁曹鼐说了一句。 曹鼐毕竟是自己选定的接班人,虽然现在城府不深,资历尚浅,但终归得扛起文官这面大旗。 所以只要有机会,杨溥都会倾囊相授,期盼曹鼐日後能率领内阁群臣,对抗王振宦官专权。 “确实,不过沈忆宸本身也与王振不清不楚,否则当初就不会拒绝胡濙的示好。” 曹鼐与杨溥的看法略有不同,沈忆宸目前就认定为阉党中人,肯定是有些过了。 但他也绝不无辜! 拒绝文官集团中的拉拢,始终保持跟阉党的联络,典型的首尾两端骑墙派,此人不可轻信。 听着曹鼐的话语,杨溥并没有反驳。 他看着沈忆宸招待传旨太监的赔笑身影,别有深意的回了句:“此子心深似海,高堪b天。要麽大J似忠,要麽大忠似J,就看他走哪条路了。” 三元及第宴席在一片杯盘狼藉中曲终人散,成国公朱勇本来心情愉悦,打算与众同僚来个一醉方休。但是中途传旨太监的言语,让他有些慎重起来,沈忆宸目前与阉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