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3 此岸与彼岸 (第1/2页)
PCL-R,又称海尔量表。简叙安在休息室等候时喝了两口茶,起身翻阅了书架上的资料。 “对这个有兴趣?”门被推开,姜医生进来问他。 “只是随意看看。” “我们之前给傅屿安排的是PDQ-4+人格障碍测试,您看的那份PCL-R病态人格量表通常是用在司法方面。难道您仍然怀疑上次……” “没有。”简叙安打断,“刚刚的结果怎么样?” 姜医生将结合量表与问询的整体评估报告交给他。 很稳定地维持在一个安全边缘的分数。 简叙安对自己的记忆不太确定:“这不是跟上次一模一样吗?” “事实上不只是上次。”姜医生手里还有一叠报告,“除了刚接诊时的头两次有波动,剩下的分差全部只在一两分之间。” 简叙安跟姜医生都是各自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很清楚这种既视感从何而来——这就像他们考试时在控分。 简叙安斟酌着字句:“存不存在接受诊断的人不配合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姜医生似乎正等着他问这个问题,非常爽快地回答:“当然存在,怎么能期望这世界上有听话的患者。”眼中噙着的微笑有意地收敛,“并且,事实上有时候越是看似配合,其实是越不配合的表现。” 简叙安拿起茶几上的杯子,茶凉了,他一口饮尽。 “手没事吧?”姜医生问,“那样开车可不安全,虽然医院预约的时间是确定的,但给我打个电话的话,说不定能调整一下,不用赶得那么急。” “您昨天也跟我提过,所以是我自己没把时间安排好。” “理解的,对您来说这也是个艰难的时刻,请节哀。”姜医生连忙摆手,“我只是忽然发现,或许,我让您想起魏以文开车把傅屿带走的事情,所以一时着急了吗?” 简叙安明显一怔,似乎自己也才意识到。 姜医生又露出了一贯对待病人和家属的随和:“这可真是个过于倒霉的巧合啊。” 简叙安颔首致歉:“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这样很难得。总有人把难沟通的孩子送进寄宿学校,把有问题的家人送进精神病院,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甩手不管。心理治疗、药物、病院并不是万能的,能做的事情或许比您认为的少,而家属、朋友、恋人,能做的又或许比您认为的多。” 姜医生严肃起来。 “我全职执业这些年,个案累计几千小时,见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所谓的人格障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辨别能力,您猜,在我过往的病人中,有多少人仍然控制不住自己伤人入狱?医生的诊断只是参考,没有实质证据的情况下很难给予强制性措施,但等事情发生时又往往来不及了。这种时候,朝夕相处的人对异常行为的警觉性很关键,可以预防很多事情发生。” 简叙安想到傅屿为了证明致幻剂的效用将扳手砸向自己,对魏以文和简志臻的态度只是以他的话为准则,又想起傅盈松开手之后傅屿喊他的那一声“哥”…… “简先生?” 简叙安开始不喜欢姜医生那种技巧性的思路引导。他挪开视线,姜医生在医院里穿上了白大褂,衣摆的那片白太晃眼了。 “您想到什么了吗?” 简叙安将那张PCL-R放回资料架的原位,轻声说:“医生,您反复强调,难道是因为我看起来像在帮着我弟弟欺骗你们吗?” 休息室的茶水不好喝,冷气也开得太足,简叙安不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了。 “傅屿,我们的定期会诊还是要保持。” 他们走出医院,姜医生叮嘱。 傅屿应了声。 平平无奇的回应,不知怎地让简叙安想到,傅屿表面上确实是相当配合。 “傅屿。”姜医生叫回他的视线。 傅屿转头。 “再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不想治病的病人。” 姜医生叫住的是傅屿,目光却射向他和简叙安两个人。 他们看着姜医生先驾车驶离。傅屿把衣袖上那根线头扯断了,松手,一串儿掉进路旁的垃圾桶里,然后上了简叙安的车。 “这是哪来的车?”几年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