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6.姜太后  (第1/1页)
    先皇守孝期过,礼部选好吉日,新皇登基,国号天启。    可新皇只是个四岁不到的小儿,在庄严盛大的登基大典上,新皇却鼻涕眼泪齐流,哭闹着要找母后。    赵穆被吵得烦了,直接命宦官把小皇帝抱起,半压着完成了登基仪式。    赵穆被立为摄政王,而姜嫫被立为太后。    文武百官跪于含元殿外,低头齐声跪拜新皇,面对此等荒唐的登基大典,却无一人敢有异议。    登基大典一过,赵穆就领兵南下剿匪,而一个说话都说不全的皇帝能做何事,朝中之事自然全数被姜嫫把持。    先皇九个皇子中,新帝乃先皇最小的皇子,之前三个成年皇子太子和三皇子皆已被秘密处置,自此二皇子赵元满变成了姜嫫的心头刺。    二皇子也知晓自己身处风口浪尖中,姜嫫视自己为眼中钉r0U中刺,迟早会找机会除掉自己。    于是他和自己母后商议,只有早日自请去封地离开长安,尚可保住一条小命。    兴庆g0ng,大荣历代太后居所,姜嫫既已成太后,自然从合欢殿搬去了兴庆g0ng。    她坐于殿中书桌之前,看着各地大臣所上奏折,就听见g0ng婢来报,二皇子求见。    姜嫫听罢眸sE一沉自言自语道:“哀家没传他,他倒是机灵,自己来了。”    随后姜嫫把奏折关上,对着身旁的g0ng婢道:“传吧。”    “是。”    g0ng婢下去传二皇子觐见,没一会儿,二皇子就进来了,他来到殿中,直接跪在地上把头重重磕下和姜嫫行大礼道。    “儿臣元满,参见太后,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姜嫫回手对地上的赵元满道。    “谢太后。”    赵元满从地上站起,依旧是局促不安的模样,不敢抬头直视姜嫫。    姜嫫瞥一眼赵元满,拿起一盏茶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后问道:“二皇子求见哀家,所为何事啊?”    听了姜嫫开口,赵元满赔了一个谄媚的笑开口道。    “太后娘娘,儿臣今日前来,确实有一事相求。”    “你说。”姜嫫毫无波澜道。    赵元满偷看姜嫫一眼,看不出她的情绪,然后又继续小心开口道。    “按理来说,皇子成年后都要封王封地,可先皇不知为何将儿臣封王这码事给忘了,儿臣母后地位低微常年见不到先皇,朝中也无人能帮儿臣说上话,于是封王这事就这么拖下来了。”    姜嫫听出了赵元满的弦外之音,无非就是变着法的告诉姜嫫自己不被重视,又朝中无人,对小皇帝构不成威胁。    姜嫫听着,拿起茶又喝了一口,才问赵元满道。    “那二皇子此次前来,是想让哀家给你封王?”    “太后圣明,如今新帝都已登基,儿臣还留在长安,怕是也惹人非议。”赵元满说道。    “也是。”姜嫫若有所思的回道:“那二皇子想求哪块封地呢?”    赵元满听到姜嫫松口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他试探地开口道。    “儿臣母亲是蜀人,如今年岁渐长怀念家乡,不知太后可否让儿臣去蜀地呢?”    姜嫫听话放下了手中的茶盏讥笑一声道:“古人云乐不思蜀,二皇子想得甚美啊。”    赵元满听了立马改口,语气惊慌地说道。    “不美不美,儿臣想了一下,蜀地不好,滇地,滇地好,要不黔地也行。”    赵元满说完,抬着眼皮观察者姜嫫的神情,生怕惹得姜嫫不痛快不放自己走了。    姜嫫听罢从头到尾扫视了一边赵元满,然后幽幽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哀家就做主封二皇子为黔王,找个吉日,黔王就出发去封地吧。”    听到姜嫫肯让自己离开长安,赵元满也不管封地是在哪里了,他立马跪下像姜嫫行礼谢恩道。    “谢太后恩典。”    仅仅三天之后,黔王就迫不及待启程去了黔地,看到二皇子也被赶出长安,一些不服气的大臣们也彻底没了心思,接受了现实。    长安一切尘埃落定,小皇帝也渐渐适应了,每次上朝都不再吵闹,只是如同木偶一般坐在龙椅上,而真正与群臣议事的则是帘后的姜太后。    宣政殿内,姜嫫立于龙椅之后,接受群臣跪拜,垂帘听政。    有时姜嫫夜里梦回,她也会梦见娘亲,青楼,或者姜府那些不堪的日子,可终有一天,曾经被人任意凌辱的妓子之nV终是不见    从此这世上再无姜嫫,只有那华冠丽服,高高在上,位于权力之巅的姜太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