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三百二十一章 随军采买,原来是外交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一章 随军采买,原来是外交事件 (第2/2页)

守官吓出了一身冷汗。

    人家大军过境,何苦触怒人家,一个不慎,城毁人亡。

    远道是客,可守城士卒不堪,辱骂在先,人家不仅没有回骂,礼数恭敬依旧。

    自知失了礼数在前,又怕惹怒过境大军,此城主官为了弥补过失,不仅同意了卖粮,而且因为理亏,为了弥补过错,还把粮价压的b较低,卖的也b较多。

    这样一来,粮不就买到了吗。

    一个是张三将军买粮,粮没买到,还打了一仗,我军Si伤无数。

    一个是专业的外交官前去买粮,不仅买到了粮,买粮的价钱竟然还很便宜,而且神奇的是,买到的粮相当多,几千斤,足以解大军一时之急。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於大军而言,孰好孰劣,已有定数。

    李孟羲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大军在外,外交工作,首忌张飞。

    忌,忌讳的意思。

    让张飞负责买粮之事,太吓人了。

    需要一个专业的人,此人需要脸皮厚,不会别人骂一下就炸了,能忍辱,并泰然处之,唾面自乾。

    李孟羲想起,三国历史中,确实有这麽一个人物,b较适合作为大军行军时采买的外交官。

    此人便是——司马懿。

    司马懿这家伙,诸葛孔明嘲讽他穿nV装,都能穿的下,把诸葛孔明气的不行。

    这厮nV装能穿得,去买粮被骂两句,根本不会头脑发热就要屠城。

    司马懿还真的很合适当个外交官的。

    让司马懿当外交官,这个想法也就想想,不可能。

    司马懿找不到,如司马懿脸皮一般厚的,也少有。

    汉人尚武,bb皆是血X之士,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

    入眼望去,皆血勇之士,要找出一个有足够的交涉和领导能力,并且如果被辱骂,被恶意以对,能处之泰然的人,好像军中找不到这麽一个人物。

    哪怕是李孟羲,李孟羲自认,要是被人骂了,不一定忍得住。

    既然,隐忍之才难找,便只能以军律律之,立军规,规定但凡外出采买,不管当地势力如何辱骂和敌对我军,只要他不率先袭击,我军就应尽力避免冲突。

    一番热烈讨论,只讨论的没有别的可讨论的,思维的多番碰撞,刘备收获颇多,李孟羲同样收获不菲。

    “玄德公稍等,我把所议一一记下。”李孟羲拿出了笔,拿出了墨,从车後翻出了一卷布。

    大军采买,应当归属後勤部分。

    於是,李孟羲便抻开布卷,接着昨日写下的采买注意事项後面,继续写到。

    【行军采买细则之二。

    路遇乡人,交涉要则有三。

    一者,遇乡人立驻马道中,勿使乡人惧我。

    二者,使和善健谈之士,下马步趋上前交涉。

    三者,交涉将毕,先拿钱予乡人,而後,问询是否可带往方圆村落以成交易。

    如此三法并施,交涉可成。

    大军行军在外,沿途补给,或为常态。

    我军就外补给,不单为商事,更为外交重十。

    外交第一当以不起冲突为要。

    例,我军至城下问询,城上之人或有敌意,若事不可为,可一走了之。

    1

    亦可礼数周全,稍恳请之,若再不成,可去。

    若城头骂我,禁回骂之,以免滋生事端。

    外交之人才,以隐忍X沉稳,喜怒不形於sE之人为优。】

    这些写完,最後,李孟羲在最後补充了一句,【行军采买,出而交涉之事,当万分谨慎,不可交於张三将军。】

    算是写完了。

    但这时,刘备提起还有一点。

    刘备说,若日後大军沿途采买,我军带钱财至城下,城头士卒得知我军来意,无法自己做主,必要回禀上官才能回覆。

    刘备问,人心不测,不知城中主官,是愿意卖粮於我,还是不愿,亦或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因此迟迟未有回信。

    我军未知城中主官意图,那该在城下等待多久。

    刘备越来越“难缠”了,说刘备难缠,不是贬义,而是刘备不知怎麽Ga0的,可能被李孟羲影响了,开始从稀奇古怪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1

    李孟羲皱眉思索很久。

    “城有大小,城头士卒知我来意,再去回禀上官。

    若是乘马离去,半刻便足够一个来回。

    纵是步行,一刻,也足够一个来回。

    若一刻过去,可再问城头之卒,可有回信。

    城头之卒若说无有回信,便可再等。

    再一刻後,再问。

    三刻之久,足够城中主官得晓消息,城中主官是卖粮或是不卖粮,应已思虑成熟,此时应有答覆通传於我知晓。

    而三刻之久,若无答覆,此时便可料到,城中主官,正游移不定,迟迟难下决断。

    彼即无意卖粮於我,我军再待许久,或许,其迫於我大军压力,会卖粮於我。

    1

    但,强人所难,岂不不美?

    况且,采买车队若耽搁太久,若我大军走远,追之不及,却是不妙。

    故,玄德公问我,於彼城之下,静待多久为宜,某以为,以三刻之久为佳。

    逾此时,可去也。”

    李孟羲缓缓答道。

    刘备面带笑意,连连点头。

    李孟羲所言,刘备极认可。

    刘备问的问题,李孟羲是解决了。

    李孟羲倒是又想到了一个新问题。

    关於行军,以及采买队离队跑出很远去买东西。

    1

    如果,买东西耽搁时间长,大军就得停下来等着离队的采买队跟上来。

    那麽,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大军不用停下,正常行军,而又让离队很远的采买队能够跟上呢。

    答案是有的。

    大军正常行军,而采买队能正常跟上,其关键在於,利用好速度差。

    大军行军,各部分中,最慢的是什麽。

    答案是,步兵。

    不管何人的军队,在汉末,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奢侈到全部都是骑兵,必然有步兵队。

    大军整T的速度,被步军的行军速度限制了。

    而只要,采买队速度b步军行军速度快,那麽,哪怕离队较远,离队时间较长,依然能轻松追上不停步的大军队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