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三百一十三章 以青巾为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以青巾为号 (第1/3页)

    或许,纵观大汉天下,纵再远至西至安息,至贵霜,至罗马,举世无人能练出b李孟羲更整齐的阵列。

    举世,无一人。

    自悟出队列重要X的李孟羲,尚不自知他已经有了决胜沙场的一个重要筹码。

    李孟羲有了所悟,便向刘备讲解了队列整齐令行禁止的重要X,刘备顿觉视野为之一阔。

    刘备再一细想,若是让站着不动,有人摇头晃脑手脚乱动,十人中有一人乱动,百人中便有十人,千人中便有百人。

    如此,还如何万人如一。

    刘备细思,确实应该在细微处严加C练。

    李孟羲远超时代的知识,无疑引导刘备见识到了新的天地。

    原来战阵关键,竟在一臂一步之间。

    这晚,只练了立定和踏步,练的还乱七八糟。

    此夜,骤得李孟羲相授练兵之法,刘备久久难眠。之前也跟李孟羲一同C练过攻城守城术,当时所得也颇多,但无一有如今日所得之法简明扼要直指根本。

    突然间宛若是得到的兵家至理,若非夜sE深沉,青壮都解散回去了,刘备都要迫不及待亲自参找来兵卒亲自C练一番了。

    长夜漫漫,刘备关羽二人,围着篝火在拆甲,好好的铁扎甲,拆了一副又一副,拆的七零八落,堆了甲片一堆,他们准备编步人甲了。

    喊口喊的的李孟羲人都是兴奋的,回去之後,他一点睡意没有,照旧,把麻布卷和笔墨拿出来,准备写一天的所得。

    麻布拿出来,卷开之後,卷到了底,李孟羲才发现,树g粗的一大卷麻布,竟然写完了。

    这才几天啊,写了那麽多字。

    毛笔写字,太不方便了,费地方。

    只好翻出新的一卷麻匹。

    “匠营管理细则增补:

    匠营分做两部,一部只做板车,不分心其他,一部做杂活。

    薪资同样两分,做板车木匠,一队十人,做成一辆板车,总赏粮五十斤,人均五斤粮。

    此可为永例。日後再做板车,皆用此法。

    另,杂活工匠,月领粮二十五斤,十天一领,首旬八斤,中旬八斤,下旬九斤。

    此所以十天一领,盖激赏之法,应重时效,今日发粮,激赏之效今日最强,明日稍减,後日再减,不消数日,便成无效。

    激赏重在时效,故粮十日一发,一月一发太久,五日一发太忙。”

    “匠营副官鲁犁,统管全局,只於其粮二十四斤。

    因,匠营与军营不同。军中官高则饷厚,此为惯例,无人异议。

    然,匠营重劳作,有劳有饷,不劳不饷,此方为匠人间之惯例。鲁犁为管制之官不g杂务,只管全局,若其饷高余众,人多不服。

    故,匠营之官,免其劳作,稍薄其饷,当无人异议。”

    “得匠人所提改进生产之方法,两条。

    一为,野外紮营,无有平地,於是刨凿等活,无平地可依,工速因此受制。可求购门板,以为平地。

    二为,可卸车倒扣车架,车板底部,一样b地平展。”

    “又自匠人处,得板车管理法。

    匠营板车做成,先配发匠营,以满足其生产和运载木料工件、工具所需。

    待匠人营板车配齐,”

    写到这里,李孟羲顿笔,皱眉。

    军中,何处最缺板车?

    辎重队,辎重队车不够,再加上文安县攻城战後满城缴获,和h巾王路投诚之後众多粮草兵器物资,军中物资多的拉不完,多的得靠人背。

    ……但或许,最缺板车的,还不是辎重队。

    应该是,把板车最先调拨给收容队。

    何为收容队?

    之前,刘备出的主意,腾出五辆空车,行军之时,在行军队伍前後游走,若是有老弱走的累了,走不动了,可以上车歇一节再走。

    前边说,军中各部分,行军速度快慢有差别,最快的是骑兵,最慢的,自然是T弱的老弱。

    而决定军队整T行军速度的,不在於最快的能有多快,而在於最慢的短板有多慢。

    所以,派出收容车队的方法是很好的,此举能让本来要掉队的最慢的那部分老弱得以时不时休息一下,因此得以提高其行进速度,也就把大军整T行军速度也提升了。

    可是军中车马不足,当时只挤出五辆牲口车,而军中现在民夫有大几千人,区区五辆车,肯定不够。

    辎重队缺板车,青壮扛着物资,还能走,不至於掉队。

    老弱要是掉队,那就直接影响全军速度了。

    轻重缓急一b较就明显了。

    所以,板车分配优先级有了。

    “板车先配发匠营,再配发收容车队,至,”李孟羲笔锋未停,他皱眉思索起来,(人口b例划分,老年人,应该是占人口总b的六分之一,现在汉末,未老先Si多矣,老年人没那麽多,再加上,民夫前身是h巾流民,流民之中,老弱多已淘汰在逃亡路上了,因此,军中青壮b例b较大,老弱b例小。)

    (那就按,老人b例为二十分之一算。此中T弱难行者,再为老人之三分之一,为六十分之一。

    (一辆板车,同时可搭载十人歇脚。)

    (即,一辆车,能同时供十人歇脚。)

    (即,一辆车,可满足,六百人的搭载歇息需要。)

    (军中民夫虚算就按九千,除六百,得十五。)

    (现有车五辆,还缺十辆。)

    一番心算之後,李孟羲提笔又写。

    “民夫(特指h巾流民,民夫与民夫也有不同,由h巾流民构成的民夫,与从百姓中徵兆的民夫,人员年龄分布差别很大),每六百人,配收容板车一辆。”

    “待收容队车辆满配之後,再分配伤兵营,再分配妇孺营,再分配辎重後队,最後,分於民夫营。”

    杂七杂八的写完了,兵略相关为重点。

    李孟羲在麻布匹上,画了一道杠,重点标记,以做区分。

    “初练兵,略悟练兵相关。

    其一,兵员选拔之要,古来言说纷纷,有说秦地苦寒,兵耐苦战,有说矿工众合而耐劳。类此之类之言,有时代之局限,皆不足学。

    纵是烂铁,也能炼成JiNg钢,不制於地域,不制於兵员,此方为练兵强法。

    其二:兵员自然择优拔良为要,然,兵即入营,便为军中一士,不可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