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四十五章 【军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 【军票】 (第1/2页)

    义军鲸吞至两万人,一个问题出现了,粮草紧张了。

    李孟羲从未听到刘关张三人说粮草如何,他一直以为粮草足够充裕,现在说粮草不继,让李孟羲始料未及。

    哪怕是没兵器呢,没兵器也好办,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总有办法。

    要是敌军强大,那也有办法,三十六计用一遍,不信不能屈敌兵势,不信不能攻守易势。

    车不够可以就地伐木做车,草鞋不够可以发动民夫们去编草鞋,都不是难事。

    可唯独粮草不够了,这个问题没任何办法解决。

    粮草一旦耗尽,义军一切努力,瞬间乌有。

    没吃的,俘虏们会Za0F,往好了想,义军行事仁义,俘虏感刘玄德恩德,不会Za0F,为了找口吃的,为了求活,h巾会离开义军,再复反为贼。

    此时若为百姓计,为大事计,为大汉计,狠心的做法是,粮不够,那就把多余的人屠杀了,老弱全杀,病残也杀,只会种地不会骑术不善弓弩的无用之人也杀,只留少部分JiNg华人力,如此,坑杀数千近万,则少了几千近万张吃饭的嘴,粮草问题顿时解决。

    可,行坑俘之暴行,刘备关羽断然不允,李孟羲也不想,连张飞都会觉得杀俘不详,不愿行此残暴之事。

    李孟羲知道军粮不继的时候,当时他正在木工营,木工营恰又有新板车做出,李孟羲照常例去淄重队拿粮食。

    正好刘备也在淄重队清点粮食,刘备看着木匠们背着几大袋子粮食走并未说什麽,却特意把李孟羲留住了。

    木匠们走远,刘备看着李孟羲,道,“羲儿,我军如今已两万有余,若人再多,粮草或有不继,你看,给匠人的赏粮,是不是……”刘备话说了一半,就适时停了,言下之意,就是让李孟羲暂时不要再拿粮食给木匠们了。

    木匠们本有口粮配额,饿不着,赏木匠们的粮食放木匠们手里一时也吃不完,等於物不尽其用。

    听刘备说军粮不够了,李孟羲是震惊的。

    随後,李孟羲就意识到,值此非常之时,的确应该把粮食用在关键之处。

    可是,给木工们粮食是为了激赏,粮食要不给,木工们应当能T谅到军中难处,但,李孟羲觉得稍有不妥。

    人无信不立,亲自定下的激赏法,又亲手废弃,折损信誉。

    (不能不给,又不能全给……)李孟羲皱眉思索着,他忽然瞪大了眼睛,(有了!)

    早前完善激赏法时曾考虑过,激赏重的是时效,也就是说,谁达到奖赏条件,应立刻奖赏。若不如此,累积到一年,一年统一核算一次,则就是发例行工资了,不是激赏了。

    匠人们谁想了个好主意,立刻赏其粮食,那麽此匠人接下来数天的g劲和创造力都是十足的。

    要是匠人想了个好主意,说不错,记下了,一年後再赏粮食,匠人面无表情,奥了一声就走了。并没有什麽激赏效果。

    所以,激赏法不能废,且不能用拖延法,还是应该重时效。

    李孟羲想到了既留激赏时效,又延期支付,两下结合的折中法。

    具T方法是,匠人们谁再想出了好方法,假如这个方法值五十斤粮食,那就赏这个匠人一斤粮食,同时,发给其四十九斤粮食的支票。

    如此,匠人们时不时还是能拿到粮食,时不时可饱餐一顿,则激赏依然有效,匠人们拿到粮食的时候,接下来会g劲激昂一段时间。

    同理,如果一个木匠提出的方法值两百斤粮食,依然只赏其一斤粮食,剩下一百九十九斤粮,用支票支付。

    支出一斤粮食并不多,不会影响军粮储备。

    李孟羲片刻的思索,就把问题解决了。

    李孟羲把想法告知於刘备,刘备笑了,“如此甚好。”

    接下来,就要解决支票的问题,李孟羲首先想到的是,随便撕块布,然後需要给木匠多少斤粮食,就在布上写多少斤粮食。

    但随後又一深想,这麽做,有疏漏。

    赏出去多少粮食,李孟羲都没记录在案,心里也没有数,再加上每天事情那麽多,根本记不清到底谁谁谁提过了什麽什麽方法,赏了多少多少粮。

    万一有J滑的人偷m0弄块麻布,也写上字,拿来混水m0鱼。

    损失点粮食不算什麽,但万一此偷J耍滑作法带坏了匠营的风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匠营是什麽?匠营现在几乎就是个研究氛围技术氛围浓厚的科研和生产单位,匠人们无不都在琢磨着改进技术,好以此来得赏粮。

    但凡谁,什麽脑筋都没动,随便造假一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