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五十九章 攻城椎穹顶结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九章 攻城椎穹顶结构 (第1/1页)

    李孟羲後回中军大帐,伏案忙碌,他记下【木马战法】所有,然後,收起布匹笔墨,又出帐去看攻城器械去了。

    攻城梯五十架,全部量了一遍,长度全够。

    除长度以外,还有另一个要测试的地方,要测坚固度。

    军中的木材,少有一根长八丈的,因此,攻城梯的主轴都是用木头隼接起来的。

    隼接的强度应该还可以,李孟羲重新回来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还有一些其的人在测试攻城梯的坚固与否。

    测试方法是,模拟攻城之时可能的情况,攻城梯受到最多的碰撞,大概是被推倒,然後砸在地上。

    於是,测试方法就很简单,先把攻城梯竖起来,然後猛地向一边推倒。

    啪的一声,攻城梯狠狠地砸在地上,如是数次,正摔侧摔,没摔坏就是合格的。

    五十架攻城梯,平均每架都摔了四五次,测试完成,一架没有坏。

    李孟羲认为还好,关羽也是觉得还行,刘备也是如此,他们几人都认为攻城梯做好,五十架一架没摔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实则,如此合格率,已相当了不得了。

    要做到五十架一架不坏,需要木匠们首先得知道攻城梯哪里得结实,哪里得绑紧。

    如果只是第一次做攻城梯,那麽方才五十架梯子摔下去,肯定摔散架的不少。因为木匠们没做过攻城梯,根本想不到攻城梯还得经得住摔的。

    正因为做过一次攻城梯了,很早那时,文安县攻城之战,木匠们做过一次攻城梯,当时攻城战规模虽不太大,不管如何,木匠们那次完整的经历了一次攻城器械从制作到检测一整个环节的内容。

    文安县攻城前夜,那时木匠们把攻城梯做好之後,测试时也是直接把梯子推倒往地上砸,当时直接摔坏的不少。

    然後木匠们有了失败之後,这才懂得攻城梯有强度需要,木匠们也开始懂得如何加固梯子,不让摔散架,不让梯阶摔掉。

    正因有前一次经验,这次再打造器械,匠人们因此才能一次做出摔不坏的梯子。

    有经验,能做出摔不坏的梯子,这是其一,能五十架梯子全都合格,则需要有一支水平不错的工匠队伍,其平均水平远足以制作攻城梯这样的简单器械,而且,工匠们不能消极怠工之类的,而是g活认真。

    这就是关键。

    木匠营别的不说,积极X绝对不成问题,激赏之法一直在发挥用处。

    攻城梯五十架,全部测试完毕。

    另一种重要的攻城器械是攻城椎,李孟羲去看攻城椎,有四辆攻城椎,四辆攻城椎看着都非常大,跟一个低矮的长形屋子一样。

    反正以李孟羲的身高,他还没有攻城椎的车轮高呢。

    李孟羲见到攻城椎第一眼,就立刻觉得,这攻城椎会不会太宽了一点,会不会b城门还宽,以至於卡着进不去?

    一想,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生,却不会发生在义军工匠营。

    做攻城器械非只是工匠营自己的事,做攻城器械需要战兵们帮着去砍木头,运送木头,还需要有人去探查清敌城结构,弄清城墙多高,城门多宽,然後,有了详细数据,木匠营就可做出最合适规格的攻城器械。

    打造攻城器械,需多方协作才行。熟手工匠数量不可能太多,让工匠去砍伐木头,浪费人力,砍伐木头战兵们就可以代劳,省下的人手,木匠们就可以做更复杂的活儿了。

    至於探查敌城明细,由骑兵代劳最好,骑兵机动能力强,呼啸至城下,呼啸又走,唯骑兵可从容抵近城墙和城门JiNg确观量城墙和城门的数据。

    正因为木匠营们得到了较为JiNg准的数据,因而,木匠们可以放大胆子把攻城器械往大了做,而不用怕做太大了进不去门。

    於攻城椎这一件攻城器械来说,越大越简单,因为做的大,强度就容易提升,强度就容易达到要求,如果做的小,小不拉几的一个攻城椎,还得要求其能防御住落石砸击,还得轮子大通行能力强,那可就得螺狮壳里做道场,难到天上去了。

    从工匠们的角度,其他器械可能小一些,难度就低一些,有防御要求攻城椎反而做的越大难度越低。

    李孟羲围着四辆攻城椎转了一圈,四辆攻城椎,一个如一个的巨大,尤其轮子,攻城椎的轮子b普通板车的车了太多了,攻城椎的车轮是特制的巨型轮子。

    李孟羲想爬上攻城椎顶部去看看,他顺着车轮,手脚并用的爬,忽然他感觉身T一轻,整个人悬空了。

    有人将李孟羲给举起放攻城椎上了。

    李孟羲看去,是关羽。

    爬上攻城椎,李孟羲看到,攻城椎顶部就像是瓦房一样,是三角形的顶部,顶棚是用木板拼接成的,拼接紧凑,但不十分密实,李孟羲看到了木板之间的缝隙,透过缝隙,凑近往下看,木板下黑咕隆咚的,看不清。

    木板的缝隙最多只有半个筷子那麽窄,缝隙虽有,但足以完全防御攻击。

    完全防御攻击的意思是,这麽窄的缝,除非拿刀砍,不然城上的弓弩什麽的,箭头b缝隙粗多了,根本S不进缝隙之中,也就弓弩无法S透棚顶了。

    以棚顶的长度,李孟羲从这头走到那头,用了七大步才到头,可见其长。

    棚顶又高又陡,在顶上走着不稳当。

    李孟羲此时想到了一条关於顶部防御的知识,蛋壳结构承重能力非常强。

    也就是,如果把攻城椎顶部做成弧形的话,将数倍提高防御能力。

    弧形的壳T棚顶,难度应该有一些,但不至於做不成。

    以李孟羲如今对木工技术的了解,要做弧形的棚顶,用热处理技术就行,把本来平的木板拿火加热,给软化一下,然後就可以把之弯成想要的弧形。

    所谓木直中绳,鞣以为轮,车轮就是用直的方木热处理後给完成了弧形的,四个弧拼成了一个车轮。

    可见,蛋壳穹顶状的棚顶是能够做到的,只是加工难度稍大,但不至於难度大到失去X价b的程度。穹顶结构对防御力的提升还是挺可观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