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卢植眼中的天纵之才 (第1/2页)
h巾军情於一副图上尽现,贼情李孟羲尽知。 李孟羲他看着卢植,挠头想了半天也想不起还要问些什麽。 卢植也不催,微笑的看着他。 好一会儿之後,李孟羲实在没什麽问了,他倒是想到一事,李孟羲眉头一挑,看向卢植,道,“如今卢师孤身离军,那董卓又是不能容人之人,于军中大肆排除异己。 想必此时,卢师麾下诸将,此时如履水火,进退失据。” “此番我部前去讨贼,若遇上董卓,看能不能接济众将。” “故而,”李孟羲停顿了一下,期待的看着卢植,“卢师可与我修书一封,书信中可言明,令军中诸将离董卓暂投我部,我军也好代为照应。 若有信物,也请一并交付於我。” 李孟羲说的诚恳,好像全是为卢植考虑的。 然而这掩盖不了李孟羲想趁机抢人的意图。 李孟羲的小心思,瞒不过卢植,卢植看破并不说破。 今番孤身离军,大军所托非人,军中诸将真如李孟羲说的那样,进退失据。 刘备若能照拂众人一二,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再者说,刘备义军草创,军中处处需用人,众部属入刘备军中,一能远离是非,二也能助刘备一臂之力,两全其美。 李孟羲有着小算计,想薅卢植羊毛,能薅一点是一点,然此乃yAn谋也,於情於理,卢植不会拒绝。 提笔挥就了书信一封,卢植把书信交给李孟羲,交代到,“军中有我侄儿卢锺,任裨将军,他识得我笔迹。 见他只需把书信交付於他,他自会明白。” 李孟羲接过书信,粗略扫了一眼,而後沉Y道,“……估计不妥。董卓若清除异己,卢师亲信必首当其冲,卢锺将军又是你侄儿,我估计,此刻他或已身Si……” 说到这,李孟羲自知失言,赶忙闭嘴。 卢植闻言,张了张嘴,“唉。”无力长叹。 李孟羲说的很有道理,无力反驳。 若卢锺已Si,那书信或无用了。 为稳妥,李孟羲又问卢植要其他信物。 卢植便搜身上,无一长物,只找到一条豹皮腰带。 卢植解下腰带送给李孟羲,道,“此物,我亲近众人应当眼熟,有此物,小友应能便易行事了吧。” 只有一条腰带,能不能便易行事,李孟羲表示怀疑。 半晌後,李孟羲上下打量卢植数番,眼睛直gg的,“还有无其他?” 李孟羲一副不拿g捞净誓不罢休的嘴脸,卢植都无奈了,有些哭笑不得。 卢植也是头痛,心知李孟羲也是为详以计事,卢植也不好说他什麽。 卢植直挠头,好半晌後,卢植实在拿不出来东西了,只好道,“我军中有宵禁口令,令为【流火】,董卓掌军,我料他必不用我旧令。 故,若你寻我亲信,当其面,述此令,当能取信於彼。” 流火。 七月流火。 卢植领兵之日,应当是七月,因而用流火为令。 李孟羲认真记下了。 宵禁口令,李孟羲不陌生,曹C的宵禁令【J肋】,可是流传到後世了,家喻户晓。可是,他有些弄不懂,宵禁口令,到底为什麽要有,宵禁口令又用来做什麽? 正好,老将卢植在前,李孟羲便虚心请教。 李孟羲请教,卢植还有点惊讶。 当李孟羲卷开布卷,提笔作势要记,一副认真模样,卢植暗自笑了。 “你问我,宵禁令有何用。 老夫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明白到底为何,只知古来便如此。 若说用处,大抵……是为防禁细作。”卢植缓缓说道。 “细作?”李孟羲眉头一皱,面有不解。 卢植祥解道,“拿你军中来说,若有h巾探子m0入你营中刺探虚实。你军中万人,你能不能个个认得? 营中人影走动,你又怎知其是民夫,还是细作?” 卢植这麽一说,李孟羲听明白了,连连点头。 见李孟羲似乎听懂了,卢植又说,“禁令之用,便在此处。军士巡营之时,撞面例行互问口令,遇民夫,则间或问令。若其能答,则无碍。 若其不能答,则或有非常。 此时,”卢植手指点了点矮几,笑问。“此时该如何,小友应当明白了吧?” 李孟羲颇为受教,连连点头。 李孟羲忽然想起,似乎宵禁口令,自始至终贯穿在古代战场之中。 b如“立正”,“哨起”两令,就是戚家军夜晚的宵禁口令。戚家军夜晚巡逻的军士若是遇上在营中走动的人,则以“立正!”令询问。 被问询之人,则应立刻以立正姿势站住,答,“哨起。” 如果不是戚家军的人,一问,答不出来,就暴露了。 那麽立刻,巡逻军士就吹响挂在脖子上的竹哨示警。 这便是“哨起。” 後世进入现代化後,传承古人渊源,稍作修改,变为“稍息”,这便是队列口令之由来。 李孟羲深刻意识到,宵禁口令极其重要。 防细作是一方面,还能防止敌军渗透。 拿义军目前来说,军中各处,防备并不十分森严。 每日紮营时,民夫散出去各处采集,不可能每个角落都看得到。 若是h巾细作真在此时趁机混进来,h巾流民的装束与民夫并无不同,混杂一起,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若是h巾想出了趁夜渗透焚烧义军粮草的毒计,夜里,万一细作m0出民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