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五十三章 曳S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三章 曳S (第1/2页)

    李孟羲自以为做了一件很有用的事,m0清了敌城墙之详细构造,就可以让攻城作战更为JiNg巧和高效率。

    敌城墙後有楼梯口十处,这就是十个应该避开的攻城点。

    如果兵力足够,攻城梯自当把一个挨一个把敌城挂满,饱和攻击。

    问题是现在兵力不足以发起饱和攻击,选择最高价值的攻城点就变得尤为必要。

    刘备关羽和李孟羲围在一起,在地上拿木棍,划线作城墙,以短线为城後楼梯口,以小点作为之前在城下留下的环首短刀标记。

    “城墙哪哪都能攻,唯独要避开这十处,”李孟羲手中短棍指着图解道,“城墙左右角,有箭塔有楼梯,y攻难下,弃之不攻。

    中间,城门楼两侧,不攻。

    这就去了四个楼梯口。

    剩下的六个楼梯口,左右城墙各三。

    来日攻城之时,且记安排好,让攻城队错开各处。”

    “方才我等已於城前三十步外留下标记,攻城之时,只要令攻城队小心避开标记,再往前冲三十步……”

    说到这里,李孟羲忽然停住不说了,他看着地上画的简图,眉头不由皱起。

    刘备关羽正听李孟羲说着,李孟羲忽然忽然停下,刘备不由问,“羲儿,怎麽了?”

    李孟羲不抬头,盯着简图上一个个小点看的入神,片刻後,李孟羲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道,“玄德公,关将军,三十步,远还是不远?”

    李孟羲问的奇怪,刘备关羽相视一眼,皆是迟疑,不知该如何回答。

    刘备沉Y了一下,道,“三十步,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为何有此一问?”刘备不解。

    “这儿,”李孟羲手中的短木棍点向简图上的一个小点,这个小点代表的是片刻前在敌城外留下的用於做标记的短环首刀,“标记留於城前三十步,攻城梯队越过标记之後,要再冲跑三十步远。

    这三十步远,能不能跑的不偏不倚,刚好错开楼梯口处,而不会七斜八拐反而撞上?

    地又不平,坑坑洼洼,城下还有护城深壕,跑三十步,肯定跑偏。”

    李孟羲弃木棍於地,他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刘备,又看向同样若有所思的关羽,道,“此疏忽也,标识法不对,应留标识於城墙根处,不应远在三十步外。

    我等为何要冒险探查?因要使攻城JiNg微细致。

    可攻城队跑三十步之远,万一再一歪偏,则岂不JiNg微细致荡然无存?岂不我等所做全成无用功?”

    李孟羲把问题剖析而出,刘备关羽二人深以为然。

    行差就错一步,就让之前准备全然白费。

    李孟羲适时说道,“不妨再去一次,重留标记。”

    刘备关羽同时抬头,“不可!(不必!)”

    刘备关羽倒不怕箭雨,他们为李孟羲担心,方才去一趟,李孟羲就受伤多处,万一再有个什麽好歹,得不偿失。

    李孟羲偏要再去,刘备关羽二人劝了两个来回,便不再劝了。

    根本没有劝的理由。

    说m0不清攻城点也无妨,大不了直接攻?攻城战伤亡必重,稍微一个什麽能降低一些伤亡的策略,就能少Si几十上百更多的人。百条人命,值得冒险一探。

    说不让李孟羲亲去,找别人替代,也不行。已经试过了,军中最矮最轻的猴儿穿上步人甲再绑竹竿上,咔嚓一声就把竹竿压断了。只有李孟羲足够轻,只有李孟羲穿上小号步人甲不会压断竹子。

    不得已,刘备关羽只能同意再冒险b近敌城一趟。

    於三十步外留标记,不够JiNg准。

    因为城墙也不是多麽笔直,有点斜,地面尤其不平,三十步不近,攻城队扛着梯子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前冲,跑完三十步,必定偏移了原本路线,说不定一头就正好撞上楼梯口所在的位置了。

    每架攻城梯,都是一整队攻城之士生Si的关键,一架不巧靠在楼梯口的攻城梯,会害Si整队的人。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JiNg准的标识敌城楼梯口所在。

    李孟羲几乎没有怎麽思考,他一下就想到了标识法。

    几天前,李孟羲刚才想到过用赤羽箭标注S界的方法,没想到,这个方法想出没两天,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

    赤羽箭能醒目的标记出弓弩S界,自然也能很醒目的标记出敌城楼梯口所在的位置。

    “可用赤羽箭远S以为标记,”李孟羲道,说完,他顿了一下,“可惜,军中无有赤羽箭。”他直挠头。

    赤羽箭是什麽,关羽很清楚,倒是刘备没参与当日讨论,还不知道何为赤羽箭。

    於是,关羽就给刘备略讲了一番。

    大致,赤羽箭两个用法,一用做无锋鸣镝,联络之时,赤sE无锋鸣镝朝百人队S去,百人队纵是没听到鸣镝声音,拿眼去看,一眼就看到地上的红sE羽箭,便知军令来了。

    若鸣镝不是红羽,跟普通箭支一般无二,则军士茫然一视,无法区分鸣镝何在。

    赤羽箭於此,有显明标识之作用。

    至於第二处用法,赤羽箭标识S界法。

    弓弩队何时发箭,难在掌握敌距,战时,可先发赤羽箭S阵,赤羽箭远飞落地,观之,赤红一线,醒目非常。待敌踏足赤线之时,弓弩队立刻发矢,则不远不近,时机恰好JiNg准。

    刘备听完关羽所说,眼亮了。

    真是好方法。

    既然有赤羽箭这麽好的方法,刘备便道,“既无赤羽,令人立作何妨?无赤,杀J宰羊也可。”

    李孟羲一想,也是办法。

    一旁关羽另有方法,关羽沉思後道,“不用赤羽箭,用曳S亦可。”

    “何为夜S?”李孟羲茫然。

    关羽於是给李孟羲解释,何为曳S。

    “用一箭,後系细绳,弯弓箭S而出,箭中野兔,拽绳,拖箭回。”

    解释完,关羽又加一句,“此省箭也。”

    李孟羲听懂了,原来不是夜S,是曳S,所谓的曳S,就是往箭支上绑个绳子。

    打猎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因为打猎不需要把箭S太远,箭又珍贵,为防箭飞不见,就用细绳子绑着,便於S出後再收回。这便是关羽为何说省箭,曳S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