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奔袭一个看看 (第1/1页)
月过中天,练兵早结束了。 刘备关羽二人没有去早早歇息,这两人JiNg力异於常人,白天行军,晚上练兵,练完兵还是不瞌睡。 刘备把从匠营那拿来的篓子,并一套士卒的随身物件,还有许多兵器,给关羽看。 “这便是羲儿所说的携行具?”关羽把篓子拿起看,见东西简陋异常,之前有多期望,现在就有多不以为然。 刘备笑了,他指了指满地东东西西,“云长,我来考考你如何?” 关羽呵呵笑了,“无妨。” 刘备说,“这一地东西,有稿席,大篓,布袋,士卒旧衣物,碗筷水袋口粮草鞋等杂物无算,更有刀盾,弓箭,长戈长枪。” “云长,你若携带,该如何带这许多东西?”刘备笑意淡淡看着关羽。 (有何难的?)关羽不以为意,起身,就开始整理满地东西。 有稿席,有篓子。 关羽是先把稿席卷起绑好,再把被褥装到袋子里,关羽就以为袋子就是装东西的,装了被子,又塞鞋,还有衣物。 因废旧帐篷不多,防雨布料少,因此防雨袋缝的时候并不很大。 关羽塞了两下,就把袋子塞满了。 关羽此时,就认为这袋子小了点,甚至多余。有篓子,就不要袋子就行。 袋子装的太满,口就栓不住了。 剩下的水袋和碗筷关羽就直接丢到篓子里。 在把行囊绑到一起的时候,关羽的方法和刘备李孟羲二人试验出的绑法一样,稿席在下,篓子放草蓆上,T型绑法。 行囊束好。 还有刀盾,弓箭,一根枪,一根戈。 弓背肩上,箭筒挂腰间。 一手拿刀,一手抓着枪戈,扛在肩上。 “妥了。”关羽回身看刘备道。 刘备此时看着关羽身上挂的叮叮当都是东西,他笑了,一种见识和知识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刘备笑的不行,边笑边摇头,“云长,你走个看看。” 关羽便走了两步。 并无不妥。 “云长,你部练奔袭之法,你奔袭下试试。”刘备笑的开心。 关羽闻言,就紧了紧背篓的绳子,然後撒腿跑起。 这一跑,只小跑两步,身上东西晃晃悠悠难受。 “如何?”刘备跟上来问。 关羽槊下左手抓着的矛和戈,不由皱眉,“东西多了点。”言下之意,一个奔袭小卒,即是弓兵,带弓带箭再带把刀就够了,哪有带弓带箭带刀带盾,还带跟枪带跟戈的道理。 Si沉Si沉的。 刘备笑了,“若我说,羲儿他就能带完这些东西,且不嫌累赘,尤能奔袭,云长,你信是不信?” 既然提到李孟羲,关羽关将军,肯定信啊。 关羽一捋长须,眉毛一挑,眉头微皱,尽想也想不明白,李孟羲是如何把这东西带完还不累赘的。 想不通,遍想不能想明白。 於是,关羽就向刘备寻找答案,肯定是军师又有什麽妙计了。 刘备如同是一个大哥,也真的是一个大哥,耐心跟二弟关羽讲解今日得来的些许有趣知识。 把篓子里的东西重新腾出。 “云长,你以为,行军之时,何物最怕雨?” “弓弩。”关羽不假思索答到,而後眉头一皱,“被褥。” “正是如此。”刘备笑了。“需防雨,弓弩,被褥,衣物,只此三物。如草鞋碗筷等,纵被雨淋,不碍什麽。” “此袋,”刘备拿起防雨袋,给关羽介绍,“此拆破旧帐篷缝成,特用於防雨。” “袋不大,装不许多,恰能装被褥衣物。余者则外置於篓中。” 关羽手拂长须,微微点头,面有了然之sE。 原来,这袋子是防雨的。 往下,刘备则把稿席筒滚了过来。 “此是关键。”刘备指稿席说到。 关羽顿时疑惑。 “云长且看。” “矛不必拿於手中。”说话间,刘备把矛杆cHa於席筒夹层。 “戈亦如此。”戈也cHa入其中。 “刀剑依然。”环手刀也塞进席筒中。 关羽眼睛不由瞪大,稿席还能这样用,真是想不到,得了见识了。 当刘备再说,刀剑枪戈cHa到稿席夹层中,夹的紧紧的,跑动的时候不会掉,但是要往外拔,则轻松一拔而出。 关羽有生活常识,他深以为然。 然後,刘备就把行囊大致给打点齐。 篓子里是防雨袋,防雨袋里装了被褥衣物和口粮,袋口束紧。 然後,草鞋碗筷水袋等,放於篓中,置於防雨袋上。 箭筒,cHa於篓中边角。 其他兵器,弓挂x前,刀剑戈枪全cHa在席筒里,盾扣在篓子上。 经刘备这重新一整理,好嘛,行囊全背背後了,刘备摊手,手中空空,利利索索。 关羽看的分明。 本人为携行具简陋不堪不以为然的关羽,这下,认为携行具大有用处。 “云长,你来再背试试。” 关羽再背起行囊,一背,全部东东西西都背起了。 “再跑试试。”刘备说。 关羽背起行囊就慢跑几步。 此时,因为东东西西全都背在背後,身上没挂东西,手中也没拿东西,再跑起来,没有累赘,跑起来很爽快,不会再东东西西晃晃荡荡。 切身T会了一下之後,关羽认为,携行具加新的携行方法极好。 待关羽回来,卸下了行囊,刘备问如何。 “极好!”关羽满意无b。 “此中还有不足。”刘备笑道。 “奥?”正认真打量行囊的关羽不由抬头看向刘备。 “云长,你跑动之时,背篓中草鞋碗筷,还是动荡。 有一法,可决此微疏。” 刘备笑的开心。 刘备手拿几把麦秸,往篓子里一塞,一按,按瓷实。 好了。 篓子里的东西不会晃荡了。 麦秸团成了一小团,塞到箭筒里。 妥了,不管再跑多快,放在篓子里的箭筒里的箭都不会晃掉出来。 麦秸如此寻常之物,还能这样用,关羽惊讶了,继而沉思。 确实,麦秸轻盈,只区区几把麦秸,重不了一两斤。 麦秸往篓里一塞,篓子里的东东西西就不会乱晃,也不用担心墩出来。 至此,关羽认为携行具已尽善尽美。 刘备却又说,此携行具粗劣不堪用。 什麽篓子形制不对,篓子得方篓,什麽篓子的枝茬得编外边,不然容易g挂防雨袋,还有篓子的背带得宽,不然,背不一会儿,绳子把肩膀勒的疼,篓子还可下边绑一腰带,束在腹前。 再有,防雨袋也不能防雨,束口那儿,得缀个布块,口束住之後,布块盖着,再把布块再绑紧,这样才能防雨。还有,线缝也渗雨,需桐油刷两层。 听完刘备讲述,关羽感慨无b。 看似简陋无b的篓子,竟有如此多的门道。 本以为很好的携行具,竟然不行,关羽无b期待李孟羲真正堪用的携行具,会是何种模样。 之前李孟羲评断说,为将者,要有知用匠力之能,关羽深以为然。 如今,再想起李孟羲的话,关羽感慨,李孟羲就是能尽知用匠力之人,论知用匠力之能,怕是无人b得过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