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伞的树_咬痕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咬痕4 (第1/2页)

    西瓜掉到地上,裹了土。正在溜达的小黄以为是给它的,呼哧呼哧两口吃了一半。

    “呀!走开走开。”兰雪梅伸手欲要打小黄。

    狗儿按住兰雪梅的手,落到小黄身上的目光显得落寞「给它吃吧。」

    回家躺到床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脑袋里都是空空的。

    兰景树做了人工耳蜗,有了听力,学会说话,还愿意和他这个“聋哑人”做朋友吗?

    胡老头踏进狗儿房间,见他正低头看书,便走到他身前,拍拍他的肩膀「吃饭了。」

    察觉胡老头靠近,狗儿立即停止了口中微小的读声「你先吃。」

    走到门边,胡老头身后传来很像“等等”的说话声,前后看看,他反应过来「你会说话?」

    鼓起极大勇气,调动舌头嘴巴,狗儿能清晰地感受到喉咙在振动,“你,好。我、是、狗、儿。”他尚还有几分的希望「对吗?」

    这句普通话,在胡老头听来是几个完全不相搭的模糊音节「什么对不对?」

    聋人说话相当于蒙眼画画,笔尖滑出去一个圆,你永远看不见自己画的是太阳还是珍珠。

    脱离有声环境,缺少正确参照,狗儿摸不准每个字发音的方式了。他说一句,用手语翻译一句,问胡老头听起来对不对,发音准不准确。

    胡老头频频摇头,说不对,完全听不出来。

    「你先吃饭吧,我还没饿。」支开胡老头,狗儿双手撑头,陷入nongnong的疲倦里。

    他以为自己会抓狂,情绪失控地摔书,结果只是平静地合上书,躺回床上而已。

    原来,极度的心累下,是没有力气的。

    出生三个多月双耳便植入人工耳蜗,八岁前,他一直生活在有声环境里,能够流畅自如的用语言表达。

    拥有言语经验,这种情况称为语后聋,只要短时间内重获听力,语言能力很快能恢复到和之前一样。

    兰景树这种从未拥有听觉的,叫语前聋,年龄越大,植入人工耳蜗后康复效果越差。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加上系统的言语康复训练费用差不多要七十万。

    一线城市人均工资三百元左右,两万块钱可以在农村盖一层三居室的砖瓦房,狗儿有点好奇,兰景树一家子全都是种地的农民,这么大一笔钱是怎么来的。

    肚子跟着委屈了一夜,第二天,狗儿想起一个很重要的点——听觉剥夺时间。

    长期缺乏声刺激会导致听觉功能下降,听觉剥夺引起中枢听觉系统的退化,

    时间越长,对言语的感知越迟钝。

    不能再等了,自己必须尽快重做人工耳蜗。

    恰逢农忙,下午放学,兰景树帮家里干活,将长辈们割好捆好的小麦装车,戴了草帽防嗮还不够,他拿兰浩的花丝巾蒙脸,只露出眼睛。

    狗儿在下面递捆好的麦子,兰景树站板车上面码,两人配合得当,很快摞了满满一车。

    不远处冒出来个眼熟的身影,缓缓向这边走来。

    兰景树定睛一看,是朱光辉。

    他一身时髦套装,手背到身后,超级大束的鲜花许是太重了,两个狗腿小弟一人一手,一左一右地帮朱光辉托着,满脸殷勤与兴奋,给他们老大加油鼓劲的样子。

    朱光辉大兰景树几岁,今年读初三,此情此景,兰景树猜朱光辉应该是要向前方打扮妖艳的女孩表白。

    泥路不过三四米宽,拉小麦的板车占了一半,朱光辉一定会经过这辆的板车,理清这点,说时迟那时快,兰景树调整方向,提着一捆麦子,飞身跃下,砸向毫无防备的朱光辉。

    狗儿站在里侧喝水,见兰景树一直没下来,垫着脚往板车顶上望,心内咕哝:人呢。

    绕过板车,看见两人弯腰伸手从低处拉人,地上可疑地散落着不少麦粒,神经一紧,他箭步上前。

    狗儿将兰景树从田沟里拉上来的同时,两个小弟也把形象全无的朱光辉拖了上来。

    农作服加草帽,还有红绿花丝巾蒙脸,朱光辉没有第一时间认出来连连鞠躬的兰景树,但当他揪着对方领口逼其对视,只一眼,他便知道,是兰景树。

    遮挡之下,浅到偏金的琥珀色瞳仁仿佛一潭澄萤深泉,睫毛纤长尾端下垂,衬得这双眼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