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 秋风数声 (第2/2页)
给吴琦云换了杯碟。面前重归整洁,吴姑娘才敢抬头,先挨了亲娘一瞪,再慢吞吞偏头往发声之处看。 之前说话的是一个本不该出现在内院的少年,吴琦云去看时,他已转去与同席的姑娘对话。他年貌虽小,然而眉眼清俊,文气秀雅,与旁人的穿着发型都不同:一身笔挺板正的西洋装扮,不留辫子,颈间只有一条红绳,也不戴项圈、寄名锁一类。 怪模怪样,是她从未看过的。 想了片刻,吴琦云心头微微一跳:如今许多人已不裁前额鬓发,却也无与洋人一样全剃了的,这怕不是周家出了名的“怪咖”,周家二少爷周莲泱罢? 说来这莲二爷,与她倒曾有一段渊源。母亲本是想撮合她与二少爷的,相看已久,差点与当家主母作下口头约定,哪知被周家姑奶奶截了胡。那周大姑奶奶的亲女儿,也就是乔家表妹,据说体弱多病,长在深闺,自生下来就从未回门见过外祖家人。说是亲上加亲,其实个中有不为外人道的隐秘。 这个时候,吴琦云已贪喝了两杯果子露,觉得脑筋有点昏昏沉沉,竟然扭身去瞧乔家的姑娘。只见那乔姑娘,瘦肩圆脸,不上十岁,捏着帕子,夹一筷子菜,就要低头咳两声。她看不大清对方的脸,隐隐约约觉得是个和气富贵的面相,却打娘胎来带一身病。 吴琦云心里有些唏嘘,又见周二少爷对乔家姑娘十分小意殷勤,不由低头暗笑:两人年岁都不大,周莲泱或长她两三岁,一板一眼地学大人来往,看着真有几分可乐。 当时吴家丢了一门高攀的好亲,虽然气苦,后来吴母又拍着胸口说幸好没成。据说呀,那周二少爷年少留洋,学了一身不伦不类、叛逆惫赖的习气,回家梳起洋人的发型,还入了什么基督唱诗班,连四书五经都不怎么读了。早年他书读得好,十岁便要下场考童生,后来因为什么事,不再考了,镇日在内纬厮混。 说是留过洋,学音乐,说得再花巧,不就是当洋人的戏子吗?吴家传统,可不能与离经叛道的人有牵扯。 台上换了一折戏,台下众人又过一轮杯盏,坐在上首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亲,此时已露出几分乏意。坐在下首的年轻少爷们,有不常吃酒的,正当熏熏然醉意上脸,兴致倒比前头高昂不少。 当下男女大防之风骤减,周家又经手洋务商事,面上自然推崇“自然开放”,并不严禁。有那巧言善说的,趁鸣板骤打小锣响,开始行起酒令,玩耍起来。 这样一来,不觉闹得欢乐,上头周老太爷听着也可喜。唯有乔家姑娘体弱,听不得响动,捂着胸口,低低地喘起来。 “表妹可还好?咳得这么厉害,快喝点枣茶压一压。”周莲泱用手巾揩干净手,给身旁姑娘斟一杯热的。 乔璃闷咳半晌,抬手从袖子里抽出一条小小的莲花白绸手绢。手绢中间抹了药,压在鼻子下,嗅了一阵:“……多谢表哥,不妨事,只是寻常气喘。” 周莲泱思忖片刻:“你再忍忍,我现在去秉老太太。就说我吃多了酒,你扶我先离席。” 他与表妹只见过几面,并不清楚对方的性格。若是寻常闺秀,说不得要忍耐推拒几回,他也做了劝说的准备——他自己离经叛道惯了,早就有一套劝人的法门。 斜侧的姑娘果然撤下手绢来,在唇角按了一按,细眉微蹙。 “那自然好,谢谢表哥了。”“表妹莫要推拒,若有人怪罪起来……” 两人同时一顿。 一双月明如水的桃花眼在帕子后微微弯起:“有人怪罪,就全都推到表哥头上?” 周莲泱先是一怔,随即也笑起来:“表妹这话,正猜到我心眼儿里去了。你坐着,我去去就回。” 一语刚了,周二少爷急匆匆离去,又急匆匆回来,回来便笑:“就道是小事。meimei,让秋香扶你走罢。” 能率先离席,乔璃自然应允,搭着秋香的手站起来。两人从侧门离了外院,顺着回廊往后走。 坐时不觉得,站起来周莲泱才发现,乔表妹虽少他三岁,身量却不差许多了。虽然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脚步却又稳又快。怕是坐倦了,早急着走呢。 周莲泱以为自己发现了表妹的小秘密,自顾自笑得可欢,不妨扫到一双静沉沉清到冷冽的眼,顿时后背冒汗:“……表妹为何这样看我?” “瞧表哥似想起什么十分有趣的事,瞒着不肯跟人分享。” 少年眼睛一转:“不对不对,你不是这个意思。” “那我是什么意思?” “你想说——我肚子里怀着什么坏水,对不对?” 姑娘本来在好好地往前走,忽然脚步一停,周莲泱循着惯性走了几步,才发现她没跟来,连忙掉头拱手:“表妹别多心,是我行止不当,不该多嘴……” “表哥。”没等他赔罪完,乔璃打断他的话,“你不觉得,离了人多的前院,这大宅子里,就冷得有些发荒吗?” 周莲泱直起身,心下轻咦,但顺着她的话想,又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周家大宅前后左右,隔着街道本来还有几处府邸,可前阵子“匪祸”谣言疯传,已有两家搬去北城,投靠亲戚去了。 算是周家家大业大,一时不好挪动,即便如此,也多雇了好些男仆听差,放在在外院伺候。 “莲二爷,乔姑娘。”秋香上前一步,重新托了乔璃的手,“今秋冷得早,眼下已经起风了,我们快快回屋吧。” 是啊,起风了。周莲泱松了松紧到最顶上的领口。 秋意还未尽,突然刮起风,好像是冬寒提前来了似的,侵来一阵茫茫的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