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章 试帖诗  (第1/1页)
    男子没有再看,低头开始思考起来。    一个时辰后,第二道题就要公布了,他得赶紧解题才是。    陆杨一心放在了答题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其他。    答卷上的字数是有要求的,卷上的字数不能多于七百字。    四书文的话,答题字数不能少于三百字。    而五言六韵试帖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也就是一共十二句,一句五个字。    陆杨花了半个多时辰写稿润稿,觉得满意之后,才开始誊写。    一炷香后,陆杨放下笔。    然后认认真真地检查了一遍。    见没问题,陆杨便小心地把答卷挪到左边放好,免得弄脏了答卷。    因为号舍实在是太窄了,号板上东西又多,陆杨也不敢乱动。    只好往前伸伸腿,拉拉筋,又按了一会手腕,等着下一道考题过来。    如此一来,对面那兄弟的一举一动便被陆杨看在了眼里。    少年频频挠头,眉头紧皱,看着是陷入了困难之中。    因着旁边有号军守着,陆杨看了几眼,便闭上了眼睛。    起太早了。    三点钟起来,现在应该是快到十点钟了。    这一考就是一天,还好昨天睡得早,不然......    就在陆杨闭目养神时,发题的提醒声传来。    陆杨睁开眼睛,揉了揉眉心后,便开始做准备。    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陆杨回过神,看向前面。    衙役出现的那一刻,陆杨愣了愣,随后连忙把考题写到草稿纸上。    陆杨写完之后,便看着这道题沉思。    他刚看到这道题的时候,脑海里便自动显示了这道题的出处。    这也就是努力的成果了。    这第二道题【前王不忘】是出自《大学·第四章》里的内容。    意思是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    这题就比上一道题要难一些。    毕竟光看意思,你若是平时不努力,这个前王你都不知道是说的谁。    他们又为什么会让人难忘。    你答题没有切入点。    光靠猜的话,肯定要扑。    陆杨心里已经有了方向。    不过陆杨并不打算现在下手,他肚子饿了。    算起来,他已经六个多小时没吃东西了。    怕要上厕所,陆杨水也没敢喝。    现在这会倒是又饿又渴的。    还好现在是冬天,整体感觉虽然有些难受,但也不会影响到答题。    想到考篮里面的吃食,陆杨舔了舔嘴唇,探出手挥了挥。    顿时,便有号军走过来询问什么事。    陆杨从考篮里拿出二十文钱,跟人要了碗热水。    那人接过钱,说了句等着,便走了。    陆杨把号板上的东西整理到一边,免得一会弄到了,然后从考篮里拿出那包吃食。    那人回来得很快,把水递给陆杨后,便回到了岗位上。    陆杨摸到碗边时,就发现水不是很烫了。    他连忙喝了两口,润了润嗓子,然后捧着那包吃食慢慢地吃了起来。    陆杨吃得很慢,看似不慌不忙,其实脑海里正在想着这道题。    【前王不忘】中的前王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周文王是一代明君,而周武王也是一代明君。    两人都善用贤能治理国家,致使国力日渐昌盛。    这句话其实是不完整的,还应该把后面的话加上。    【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说【前王不忘】,其实就是为了引出【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整句话的意思是: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解题就在这里,做个明君,善用贤能,造福百姓,就能被人们所记住。    等陆杨想好时,也吃得差不多了。    陆杨没敢喝太多水,也不敢吃太饱,吃了七分饱就把东西收起来了。    对面那兄弟也在吃东西,看那边吃边看题的样子,应该就是大多数考生的状态了。    陆杨喝了口已经凉透的水,整个人瞬间清醒。    把水放到一旁后,陆杨连忙趁着这股劲,把草稿写出来。    后面再润润色,陆杨便把草稿纸上的内容誊写进去。    等写完时,陆杨已经有些摸不清是什么时候了。    不过好在还有最后一道题还没有发下来,陆杨倒也不着急了。    把答卷放到一旁后,陆杨便趴在号板上闭目养神。    陆杨没敢睡过去。    毕竟这号板上面的东西有点多,要是睡过去,到时无意中把东西碰倒,那就悔都没地方悔了。    一盏茶后,最后一道题公布了。    五言六韵试帖诗的题目是:赋得一树百获得年字。    看到题目时,陆杨心里便轻松了不少。    这个题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知道这个“一树百获”的出处就能下手。    其中这个得年字的意思,就是以年所在的韵部为韵。    也就是韵脚要用平水韵的一先韵部。    试帖诗出题都要有出处,或是前人诗中的句子,或是典故,或是成语。    而【一树百获】是出自《管子·权修》里的句子。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知道原文出处,就能理解一树百获的意思。    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种谷,是一种一收;种树,是一种十收;培育人才,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    因此,这个【一树百获】就得贴合树和人来解题。    其中试帖诗题目中的字,也就是【一树百获】这四个字,一定要在诗中点出。    五言六韵试帖诗,一句五个字,两句为一联,每联要有一韵。    像陆杨他们这些学子,早已把各个韵部背熟了。    根据“年”字所在的韵部下手,就算不出彩,至少也能过得去。    像这题,就要点出树获,还有隐含在内的人,“一”和“百”也要点出。    这题难就是难在这个“人”,若是不知道出处,就没法下手了。    陆杨想了想,便开始下笔。    赋得一树百获得年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