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李家三女 (第2/3页)
原葛巴尔部族率大军南下临边,已有五个村庄与一座县城遭遇劫掠,目前已靠近玉雄关。玉雄关守将郭得厚奏请朝廷批准增加兵员与军需,随时准备应对葛巴尔攻关。” “江南绥阳三县遭遇地龙翻身,受灾百姓多达万人,农田被毁房屋尽塌,冬日将近,绥阳知州董万千奏请朝廷拨付赈灾钱粮。” 这两份奏章是今日之中最重要的两份,其他都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依据内阁所批注的意见便可妥善处理。 只有这两件事,才是真正让赵润上心的棘手问题。 虽然从未当过皇帝,也从没做过什么领导位子,但没吃过猪rou也见过猪跑,前世看过了那么多电视剧以及历史,再加上本身对历史较为感兴趣的赵润心里十分清楚,想要坐好屁股下面的这张龙椅,必须要抓住两个权利:兵权与财权。 兵权能让自己的地位稳如泰山,财权则能让自己可以尽情地管理国家,而不至于出乱子。 然而现在赵润才刚刚登基为帝,手上既无兵权也无财权,即使是说话也不好使。 别提什么皇上金口玉言之类的屁话,无论在任何世界,任何时代,拳头大才是永远的硬道理。 草原部落南下劫掠这件事情十分正常,哪怕是在赵润穿越前的那个世界的古代中国,那个问题也是历朝历代最头疼的问题。 游牧民族不事生产,野性难驯,信奉“弱rou强食”的真理,每当冬季将至,为了保证部落的生存,都会组织军队南下劫掠,也就是俗称的“打草谷”。而偏偏游牧堂口的人个个身彪体壮,极善骑射,相对于中原的农耕堂口实力强的不是一点半点,若非先天缺陷脑子不够使,也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否则早就占领了中原,问鼎天下了。 而这次组织起兵的葛尔巴部落在赵润继承的记忆里对此也有印象,是大草原里的三大部落之一,拥有人口近三十万,雄兵五万,附属部族近百,是一个极为强大的敌人。 此番由葛尔巴的大汗巴克尔亲自领兵,共计骑兵三万,再加上沿途部落的随行补给军,总共五万大军直奔边关,势要抢够今年过冬的所有物资与人口,对于魏朝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次危机。 毕竟,玉雄关距离魏朝国都“长平”实在是不远,且驻守军队只有五千人不到,各种军需物资也不是特别的充足,根本挡不住巴克尔。 而一旦玉雄关失守,中间的杨义与桂川两城几乎就处于毫无防备的状态,只需攻下,十日不到便可直达长平。 虽然长平还有近二十万的护卫军以及十万禁军,再加上城高墙厚,守住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架不住丢脸啊!一朝国都,居然被五万草原蛮子兵临城下,无论是对朝廷的威信还是皇帝的名誉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要不然为什么偏偏之前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结果赵润刚登基就被人给围了城?还不是说赵润这个皇帝不行,不被上天眷顾。 真到了那时候,一些野心勃勃的家伙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拼尽全力也要将赵润从这个位子上拉下来。 好不容易成了皇帝,还没好好享受过的赵润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 除了葛尔巴以外,绥阳三县的地龙翻身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穿越而来的赵润自然是知道地龙翻身是怎么回事儿,不就是地震嘛!其实处理起来也不麻烦,朝廷出钱出粮赈灾安民就是了。 然而问题却偏偏就出在了这里。 朝廷,没钱了。 而这就要从赵润的便宜老爹,魏朝的第五十六代皇帝魏安宗赵延安说起了。 原本大魏的国库还是比较充盈的,即便比不上巅峰的仁宗时期,甚至就连武宗时期也比不上,但好歹正常的运转还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但是自安宗继位后,一切都变了。 赵润的这位便宜老爹几是具备了所有昏君的“优良”品质,贪图享受,穷奢极欲,光是嫔妃就纳了四十人之多,仅次于魏高宗的六十七人。 如果光是纳妃也就算了,关键这混蛋每次纳妃都要大办婚礼,大摆宴席,仅仅一次婚礼所花费的钱财,都足够全副武装一支三万人的大军了。 而这样的婚礼,他足足搞了四十多次,并且一次比一次盛大,一次比一次豪华。 除此之外,这老东西还喜欢盖宫殿,光是安宗时期所盖的临行宫殿就有十六座,每一座的成本都在十万贯以上。 正因为魏安宗赵延安如此的能折腾,最终把整个国库都给折腾了个底朝天,空的都能跑老鼠了。 而赵延安也是不负众望,因为常年饮酒作乐,yin玩美女,导致身体被掏空,原本至少能活七八十岁,却在五十二岁的时候撒手人寰,龙御归天了。 虽说赵延安嗝屁了,却也将这一大堆烂摊子全都留给了赵润。 如今绥阳受灾,当务之急自然是赈灾。绥阳那个地方赵润还是知道的,民风彪悍,尚武成风。如果救援不力,很有可能导致当地叛乱,到时候又是一个麻烦。 既然国库没钱,那就只动用内帑了。只是赵润也询问过,如今的内帑也不富裕,仅有银钱四百五十万贯与金钱六十万贯,也就只能维持宫内一年的生活所需。 虽然还有许多奇珍异宝也值不少钱,但那些都属于皇室历朝历代积攒下来的藏品,如果赵润动用了这些东西的话,岂不是给人一种“崽卖爷田”的错觉?到时候说不得还会引起御史的上奏弹劾。 千万别低估那些玩儿笔杆子的节cao和下限,为了出名,这帮家伙什么都干得出来。 思考了良久,赵润才忍不住揉了揉发胀的太阳xue,接着长叹了一口气。 原本以为大魏朝富有四海,威仪天下,如今看来,却是内忧外患,时刻都有倾覆之危险。 “传中书省太宰,文国公李霓术觐见。” “诺!” “传——!中书省太宰,文国公李霓术入殿觐见~!” 片刻之后,一个身穿玄紫仙鹤官袍,头顶方青古纹官帽,脚踩虎头锁金官靴,手持白玉笏板的瘦小老头躬着身子低着头,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大殿之上,先是行叩拜跪礼,又高呼:“微臣李霓术,叩见陛下天颜,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最后匍匐在地上,等待皇帝的传唤。 “平身吧李爱卿。” “谢陛下。” “呵呵,李爱卿不必如此拘谨。再过几天,你们家就和朕是亲家了,令子也将成为大魏的国丈,自此就是一家人了,何必如此生分呢。” 听闻这话,原本已经站起来,收拾好身上官服并乖乖立在一旁的李霓术顿时大惊失色,随即连忙再次跪倒在赵润面前,语气颤抖地说道:“微臣惶恐!得蒙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垂青,允许嫡孙李珠丽进宫服侍陛下,李氏一门上下无比感激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