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 群山阅遍 (第2/3页)
刘自颖却还怔在原地,睁大了眼睛追随那个背影——她好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但是这种事实在太荒唐,刘自颖抬手拧了自己胳膊一把,痛感传来,告诉她这不是在做梦。 即使只有匆匆一瞥,刘自颖也认出少女穿的是六中的校服。从前还在读初中的自己也和少女一样,总是低着头远离人群,样子灰扑扑的。 她第一次见到江元璨也是在那个时候,她们从初中就是同学。 刘自颖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但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原名是什么,“阿影”这个小名倒是一直叫到大。 她清楚地记得现在这名字是四岁的时候,爸妈请小学的卢老师新起的。“她自可脱颖而出。”蕴的这个含义。在场的几个人一听,都喜笑颜开,浓密的希望笼罩去她身上。刘自颖坐在母亲怀里,看着大人热切的目光,懵懵懂懂。 改名手续办好了,爸妈就带着她去山上,到哥哥墓前告知这件事,照例洒了不少热泪。哥哥意外去世不久,爸妈伤得心都碎了,但生活不会停下来等他们收拾情绪,他们只能把伤痛埋到心里,在每天入睡前小声拌嘴,嘁嘁喳喳,稍作抒发。 刘自颖和哥哥感情不深,于她而言只是逝去了一个日常玩伴。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年幼的哥哥会隐匿在父母的目光和言辞中,成为她一辈子的阴影。 改名只是一个开端,她“争气”的一生就这样无情地铺展开来。爸妈决定不再生孩子,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对此一无所知的刘自颖身上。他们和死去的哥哥编织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将她紧紧束在里边,要她谨记并贯彻自己“脱颖而出”的使命。 之后的时日里,学习任务和考试分数满满当当地占住她的思想和她的身体。她确实很争气,每次考试都是年级榜首,无一例外。但她依然觉得自己活得像空壳,忙碌繁重的日常灌进体内,却尽是一堆无意义的空气,很快就会流失掉。 直到雪老师来。刘自颖在一次语文课开始前见到了她。身着白裙的她站在讲台边,一手抱臂,身影婷婷。 原来教语文的正是当年为自己改名的卢老师,他坚守多年,资历已经很深,如今终于要退休,乐呵呵地为大家介绍新老师,从今往后就是她来教大家语文了。 班上的同学们早已经讨论开来,小声但喧哗。他们学校老师比较少,又多是些“旧”老师,终于来了新面孔,还长得那样美,当然让他们激动不已。 刘自颖却依然紧闭双唇,也不理同桌的搭话。她只是盯着雪老师,弄不懂自己心里这阵罕见的悸动感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卢老师不准她发呆,点她起来,要雪老师认识一下他引以为豪的语文课代表。刘自颖强作镇定地站起来说老师好,却只敢粗略瞥她一眼。雪老师看见她倔强冷漠的面容,还是温柔地笑着叫她“小颖”,声音好动听。 刘自颖作为课代表,与她搭档了两年。雪老师全名“文雪”,名字和她的人一样有气质。正是她身上这股与众不同的气质,让刘自颖冷淡无趣的视线中有了不一般的色彩。 雪老师对她很好,总是亲热地叫她“小颖”;而刘自颖只肯叫她“老师”,还天天板着脸做派冷漠。但文雪不理会她的这些带刺的障壁,坚持和她亲近,劝诫她一定要走出去,去大城市生活。 刘自颖听进去了,为考去市里的初中而加倍努力。她知道自己喜欢雪老师,也清楚自己对她的感情和从前有过的任何一种感情都不一样。她不敢声张,只在心里静默地守护这种情愫。 很快就到了升学考试的日子,刘自颖找自己的座位坐下等待考试开始。雪老师偏心,开考之前招手把她叫出来,递给她自己从家乡带来的蜜糖吃,说她一定能考去市里的中学,说不定还能考上一中,那是莲淞最好的初中。 考试之后,刘自颖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文雪回家乡之前的十几天里几乎都和她待在一起。刘自颖请雪老师去家里吃粗茶淡饭,带她去看自己的秘密基地,和她并肩坐在草坡上看太阳一点点掉落去小山包的后头,绿植的清香和野虫的低鸣浪漫地包围她们。 刘自颖想起来那篇课文,就问她的雪老师:山后边是什么?日晕晖光温柔地铺洒在文雪白皙的脸上,她眼里有光,笑着回答她的学生:是多姿多彩的未来,是更大更广阔的世界,是你今后要去的地方。 刘自颖听罢,很想告诉文雪:其实我最想要自己的世界里永远只有一种颜色,就是你的颜色,我猜想那也许会是一种雪的洁白色。不过她没见过雪,这里从来不下雪。而且她早已经决心要保守内心这份容易受伤的隐秘感情,就默默无言,只是看着文雪的侧脸。 与此同时,她真的开始向往山后边的世界,想知道文雪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文雪回去后不久,刘自颖收到了通知:她考上了市里的莲淞六中。虽然不是最好的一中,但这已经让爸妈、邻里和学校里的老师们欣喜若狂。 到了报道前一天,一行人几乎是敲锣打鼓地送她到了城乡大巴车站,期待与欣喜一路摇摇晃晃地到了那高楼栉比鳞次的地界,刘自颖靠在灰蒙蒙的车窗上看外边,豪然的壮志就此在心间生了根。 她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为自己的未来努力。这个念头甫一冒出来,她那颗常年沉静无波的心脏都开始狂跳起来。她又在心里冒险地许愿:自己的未来一定要有文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