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雾山(含初夜彩蛋) (第1/2页)
原来,来蓟水城是为了生机草。 生机草,世人誉之为“神药”,顽疾旧症,伤筋断骨,药到病除。 听到沈宵河的低喃,林青宜不免觉得有些好笑,伤痕累累的躯体或许能被治愈,可他只要一日还受江乘月和沈宵河的掌控,经年累月早已腐朽溃烂的心便会无休止的备受凌迟。 为什么会有人把明玉摔了又补,补了又摔呢,最后千疮百孔,满目苍夷,即便是最好的工匠也没法遮掩上面斑驳深刻的裂痕。 林青宜心中叹息,他是越来越看不明白沈宵河了。或许,他从来没有看明白过,从前那些似是而非的真心,那些棱模两可的情谊,那些渺茫微弱的爱意,在贪欲面前终究只是一捧灰飞,随风而散,不留痕迹。 人心,永远是最难以捉摸的,林青宜已经不敢再想,他们还想从自己身上得到什么。 到蓟水城的第三日,沈宵河便动身去了雾山。 那雾山在蓟水以南,山体高耸,山势险峻,常年瘴气缭绕,途经此处的人大多绕道而行,这久无人烟的雾山几乎没有可以踏足的小路。 只有一些胆大的采药人敢在雾山外围活动,依稀可以看到一些踩踏的痕迹。 沈宵河带了一部分自己的亲信,另一部则留下来暗中守着林青宜,这次南行,他心里总有些不踏实,好像要发生点什么,可思来想去,却并无头绪。他暗道恐怕是自己多心了,便不再想,只希望能够顺利采得生机草,好回蓟水城去见已经开始惦念的人。 他承认林青宜在他心底是有些不同的,却也觉得这样的把柄不应该送到人前。他耻于展露,反而变本加厉戏弄林青宜。 沈宵河想到他昨日在金铺子寻来的一对漂亮的小玩意,他今日临走前夹在了林青宜破了皮红艳艳的乳首上,那两颗红红的小奶头竟比冰透水红的玛瑙还要可爱。若是揪一下那相连的细链,林青宜还会发出隐忍细碎的轻哼,泛着粉意的身子比水还柔。 沈宵河握着刀的手有些痒,他摩挲着刀柄,忍住了现在无法被满足的揉捏欲。 进雾山领路打头的是附近村子里的两位药农,这两位药农是一对兄弟,哥哥叫李长生,弟弟叫李福绵,两人拿着砍柴刀娴熟的劈开一些半人高的杂草,现在已经入了秋,按理说野草应该枯的枯死,冻的冻死,只是这雾山上常年寒冷潮湿,植物也十分耐寒,反而在深秋十分倔强的生长着。 这些草木顺着陡峭的地势绵延一片,上山路难寻,只有循着方向劈开沿路的草木才能找到上山的小径。 两兄弟的砍柴刀在家已经磨得锋利,砍起来不太费功夫,很快柴刀上沾满了草屑和汁液。山里很静,空空悠悠每个人的脚步声都听得清楚。 身后传来金属利器挥动时的破空声,李福绵回头看了眼,跟着他们的一行人用刀的用刀,使剑的使剑,所过之处,草木伏倒,比他家收完稻子后只剩稻茬的地还要干净整齐。 李福绵忍不住戳戳他哥的腰,他压低了声:“哥,你看他们,像不像蝗虫过境?”他本意是想说那刀那剑真是威风,就是有些大材小用,奈何夫子讲学时他总躲懒,此时能想起一个蝗虫过境的形容已是不容易。 他哥李长生也压低了声:“你咋不说像野猪拱菜地?” “对呀,这阵仗!还是哥你聪明!”李福绵对他大哥十分崇拜。 两兄弟窃窃私语咬耳朵其实身后的人听得一清二楚,公玉瀛瞥了眼沈宵河,后者脸上没有什么波动,似乎没将两兄弟的话放在心上。沈宵河带来的亲信也十分训练有素,只要沈宵河没有开口便一声不吭,专心开路。 公玉瀛想到前不久收到一封京城的急信,他那多年不见的便宜表弟沈宵河居然有事相求。虽说多年未曾走动,但看在姨母的份上,这便宜表弟的忙还是得帮。 昨日夜里,沈宵河请他替人诊脉。 那人早已歇下,隔着帐幔,看不清面目,公玉瀛只是替他诊了诊脉。 那节手腕过分的白,底下的青筋分明。 公玉瀛早有预感他这便宜表弟不干人事,这一把脉,完全坐实了便宜表弟就是个小畜生。 床上的那位,心脉重创,气血两亏,筋脉阻塞,热毒缠身,若非参汤补药养着,怕是早已血尽人亡。 公玉瀛没忍住呵呵两声:“呵呵,表弟真是好精力啊。” 便宜表弟闷不吭声,只是把那人的手放进了被子里。 公玉瀛翻了个白眼,有病!真关心在意就别把人折腾成这样。 “生机草嘛,我的确是知道这样东西,而且,我敢说,没有什么比生机草更适合他的伤势了。”离开那屋子,公玉瀛打量着沈宵河,“但雾山可不是那么容易上的,找不找得到生机草是一回事,上去了能不能下来又是一回事,我呢,看在兄弟一场的份能和你一道上山,若你不幸死在山上,我也会帮你把草药带回来给他。” 公玉瀛此人,江湖游医,最重信诺,他说到,便会做到。 “那就多谢……表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