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二二章 牛、羊、猪  (第2/2页)
,是不存在的,因为有洛水、尹水,后世洛阳百姓主要饮用水来源的故县水库、陆浑水库,就在洛水和尹水上。    工部侍郎柳肃是年初去的豫章郡,总督宫城木料,现在已经快四月份了。    第一批大料已经运来了,共七十根,杨铭专程去洛阳工地瞧了瞧。    一根柱子,有四人合抱那么粗,需要一千民夫轮流拖拽,耗时两个月,才能运抵洛阳。    期间,还不能有大的破损,不然没法做宫殿的底柱。    宫城和城郭,是最早开建的,最好的木工、瓦工、金工、石工都在修宫殿。    外郭城的城墙是纯夯土墙,只有宫城的城墙才是内夯土,里外包砖。    因为外郭城的斜度较大,包砖的话容易积水,会加快城墙的溃烂,但是宫城墙是直的。    大隋烧出来的砖,不咋地,模样不好看,质地也不算硬,但已经是当下的最高工艺了,因为大隋烧砖,用的是木头,不是碳,窑内的温度就起不来。    洛阳工地上,热火朝天,军府的兵士轮流巡查,但凡发现偷懒的,就是一顿鞭子。    这天,齐王杨暕,抵达洛阳。    那阵仗可不小,前前后后三千多人,上百辆马车。    杨铭自然是要率领百官迎接的,按照继承顺序,杨暕可是在他前面,    豫州牧的府衙,就在前豫州刺史府,这里在开皇年间,有过三任豫州刺史,都是牛人。    一个叫李穆,曾经三公之一的太师。    一个叫于义,北周八柱国之一于谨的儿子。    一个叫皇甫绩,韦孝宽的外孙。    三个人,都死了。    仁寿元年之后,就没有人再做过豫州刺史。    杨暕在府中,与杨铭等一众官员商讨事宜,他在听说关于租借田亩的事情后,先是皱眉沉思许久,才点了点头:    “既然是父皇的意思,我这里肯定照办,铭弟只管去借,我这里出据票拟,至于租借的事情,你们都不用管了,我来做。”    完蛋了......杨铭知道自家老二是什么尿性,他负责租借,肯定会捞,这里面可以cao作的空间可不小。    但是这件事,确实属于杨暕的职权范围,杨铭不好插手,因为他不想和杨暕闹掰。    兄弟俩相别数年,人家现在是什么路数,杨铭其实已经不清楚了。    就好比在杨暕眼中,弟弟也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    商议正事,不过一个时辰,杨暕便拍了拍手,叫上来一队吴声乐伎,然后举杯和杨铭聊起了一些风月之事。    杨素府上的乐伎可不少,他也好这口,但是正经场合,可从来不会这么干。    大家聊正事呢,你带上来一群女伎这是干什么?    但是其他官员,却是乐在其中,目光在那些女伎身上流连忘返,当然,也有正人君子,但不多。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杨铭不好说什么,等到傍晚三场的时候,他才单独留下,    “二哥以后不要在这么多人面前张扬,传出去不好。”杨铭好心劝谏道。    杨暕边喝酒,便叫上来一位美人,笑道:    “铭弟多虑了,我只不过是叫来些乐伎助兴罢了,不伤大雅,你瞧瞧那些人,他们也是乐见于此的。”    说罢,杨暕朝杨铭眨了眨眼,笑道:“我送给铭弟的那几位美人,滋味如何?”    杨铭实话实说道:“送出去一个,剩下四个还没品尝过。”    “送出去了?哪个?”杨暕顿时皱眉。    杨铭道:“好像叫殷福子。”    “唉.......”杨暕一锤大腿,语气抱怨道:“我那可都是千挑万选的,早知你会送人,还不如我留着自己享用。”    你特么能不能想点正事?杨铭道:“二哥在江南的事情,在京师常有风传,小心传到父皇耳里。”    杨暕一愣,转头抚摸着身旁的美人,笑道:    “哪个不长眼的,敢在背后告我的状?只要大哥和你不说,没人敢说。”    你是警告我吗?以老爹的耳目通灵,你那点破事,只怕早就知道了。    杨铭见他在自己面前,仍是如此放浪形骸,直接朝那名妩媚至极的美人道:    “下去。”    那女子闻言,赶忙收起形态,整了整凌乱的衣裙,便要离开,却被杨暕反手拉住,    杨暕直视杨铭,道:“这是我的人,我让她走,她才能走。”    杨铭不可思议的望着对方,一脸惊讶,没想到短短数年,老二跟自己的关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我要和你说正事,你留一个女伎在这里,事情怎么谈?”杨铭脸色阴沉道。    “好!”    杨暕勐的一拍长几,手臂狠狠一甩,女伎吃痛之下,一脸惊慌的匆匆退下。    “那咱们兄弟俩,今天就谈一谈正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