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里《末日前谈场恋爱》 (第1/2页)
书名:末日前谈场恋Ai 作者:郑里 书籍连结:https://.tw/book/53351?utm_source=kado_android @评文开始 评文切入方向/视角:耽美大众文学 作品目的:角川百万大赏参赛作。所以我会更注重角sE塑造、情节安排、剧情推进的部分。 简短总评: 之前已经看过郑里的纯文学作品〈永夜〉、〈亲Ai的脊骨〉。对他的印象也定在纯文学上,这次听到他参加角川的b赛,我其实很好奇,我会不会看见一个完全不同的郑里。 尽管是跨了领域参赛,但郑里的书写核心依旧清晰可见:《末日前谈场恋Ai》里,四位核心角sE鲜明,各司其职。情节节奏轻快,但依然稳稳地描绘了各种细腻的幽微情感——等待讯息时的感受、第一时间关注公投开票结果的感受、Ai变形成为一种伤害的感受。这些描写都贴近真实,是确实踏在地面、没有悬空离地的。而在情节安排上,本质的思考脉络中,偶尔透出的天真气息,都让我仍然觉得「啊,这确实很郑里」。我个人觉得,是一部很可Ai的作品。 单以《末日前谈场恋Ai》来看: 作者的优势:善於观察捕捉情感、思考脉络 作者的弱势:情节铺陈 ★温馨提醒,优势与弱势是个人能力相对b较出来的,并不是与他人作b较。 建议定位: 如果郑里你未来打算往角川发展的话,我会建议你选择能够全力发挥你优势的题材:偏议题探讨、有思辨核心、人物情感路线较深刻的路线。 推荐你: 理想很远《真人真事改编部》 #纯文学#媒T识读但她真的把严肃的题材处理的很好,走偏向类型轻路线,我很喜欢! 官雨青《我在元宇宙被判Si刑》 #AI#科技发展 风说《东京幻想温度》 #情感书写#犯罪#东京留学日常 @关於单本作品的细项评文标准: A :22~25 A:18~21 B :14~17 B:10~13 C :6~9 C:1~5 剧情架构17/25 末日的情节拆解如下: 去小酒吧同志友善店家跨年>>打耳洞>>戴耳坠若澈与亦群的情感开始节点>>手语象徵1逛夜市过渡情节>>亦群去Ian家差点擦枪走火>>出发去兰屿与若澈发生关系>>世界末日>>若澈离开>>回来後正式告白交往。 如果按照情节功能去区分,那麽《末日》一文在重点情节与过渡情节的安排是恰当的:重点推进情节 两到三个过渡情节,在过渡情节之中又置入了可回扣的象徵J蛋糕、耳饰、手语......,整T安排上,并不会有一眼就认为不必要且无效的情节 细节。 扣分的点是节奏。 郑里可以猜一个问题:大众文学的节奏快呢?还是纯文学的节奏快呢? 答案是:节奏分成两种,情节推进节奏与情感推进节奏。 在情节的节奏上,大众文学>纯文学。 在情感的节奏上,纯文学>大众文学。 在情节的推进节奏上,《末日》很稳定,也不会有部分段落太快或是太慢的问题。但在情感推进节奏上,有几个段落与节点可以注意: 1.亦群对「末日」的情感转折 2.若澈对亦群的情感转折 3.若澈面对昔日恋人殷泽的情感转折 4.亦群在发现一觉睡醒却没有看见若澈~若澈消失又回来的情感流动 5.若澈在殷泽的过往~选择亦群的情感流动 这几点之中,最突兀的部分是1、4,尤其是1,末日作为书名的一环,但在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消失了XD,导致在後段推进亦群的恐惧时,容易沦为无效书写。至於4的部分,虽然郑里用了视角切换的方式,将视角带到了消失的若澈身上——我要说,这个处理很漂亮,因为情感流动确实在於若澈,而非亦群。但会建议将切换时机点提前,甚至可以不要描写亦群醒来的段落,这样会切的更乾净利落,4的部分就能被彻底解决。 人物塑造20/25 核心角sE群:亦群、修远、若澈、Ian四人,在开章酒吧跨年的情节中,就已经很好的将各个角sE的形象呈现出来:可Ai、高冷、知X优雅、酷帅,郑里采用了喝酒时的交谈、喝醉後的反应、亦群的限定视角,很好的利用了细节侧面描写而非形容词直述,定下角sE形象最初的基调,这部分做的很成功。 稍嫌可惜的是,在後续的情节发展中,修远有点沦为背景版,在重点剧情的推动利用上,多数戏份都落在同为配角的Ian身上:同样身为配角,在Ian家与亦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