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道士怎么强身? (第1/4页)
四月七日晴 今天早上,我被闹钟吵醒,这应该是我睡眠最踏实的一次了,但被闹钟叫起,我困得很,眼睛也是肿的。 小半天过去,我没有了记录的动力,觉得也没什么好写的,但你能看到这里,就说明我还在写,来看看我经历了什么吧。 首先是早课,没迟到,很宽裕,我坐在殿外的长椅上,想着以后闹钟可以迟五分钟。 穿宵台服的三位每次并不全相同,我看其他人进去了,我也赶紧跟上,同时没忘记录音。 按照残存的记忆,不是第一页就是第五页,不管是哪种情况,一发现不对,就立马翻过去。 想像特别美好,现实特别残酷——和昨天的晚课一样,我一点没跟上不知道读到哪里,只好自己在下面,按自己的步调默读。 早课完,大家应该都是起床了的,因为负责人说,早课后的时间,大家都在各自做事。不需要三天,我和他们一样了,我被叫去负责玉皇殿周围的打扫,扫出来的东西倒到竹林当肥料。 【小知识:被叫做事,慈悲挂嘴边,因为这是为了来着拜神的信众。慈悲相当于谢谢,道士不说谢谢。例:“某某”慈悲、慈悲、慈悲慈悲。原因是当时联系道馆在电话里听到的,有些记不清,只记得他说不用谢,不需要谢。】 我拿到了一扫帚一簸箕,沿着走廊,我准备先从这边的尽头开始扫起,但看见后面的那一条路,特别特别脏,我就决定先从最脏的扫起。 地面是水泥的,凹凸不平,又多枯枝碎叶,还有我不认识的像石子又像谷物壳的东西,当然还有灰尘,塑料的扫帚一下一下轻扫根本不行,我便甩起双臂,将东西都聚到一起先。 把先清理出来的那一堆装进簸箕里,竟然装满了,而这些,只是后面这一条道的六分之一。 我提着簸箕走回去,想找个塑料袋之类的把这些肥料都装在一起。 一个道友看到我扫出来的东西,有些惊讶,见此我肯定了这后面应该很久都没人打扫了,只扫过左右和前面。他帮我一起找,问到了负责人,依旧没有垃圾袋。 负责人:用垃圾桶啊。 我觉得不行,里面有垃圾啊。 负责人:你先倒掉不就有了桶吗? 哦哦。 负责人:做事脑子要灵活,做多了就知道了应该和原话差很多,但是记得和效率有关。 我大吃惊没想到没有想过整T的也这么上下呼应,效率,花最小的力气做好事,小聪明,这些我最自尊的地方,竟然有一日沦为到被别人教导的地步,而且当时脑子确实没别人转得快。 几分钟了,我都震惊,挥动扫帚的时候,我敦促自己,绝对不能有下次了! 鱼板声响,到早饭时间,我放下扫帚,下去吃饭。快一个小时,我才扫了后面和右边。 还没进斋堂,负责人叫住了我,说我铁门没关。 我看向哪儿,门的确开着,我不记得情况但我平时一直有关,就没说什么,应下了他,听他又讲了铁门隔开乾道坤道的作用。 码字时间下午,我现在也记不清我把厚外套换掉出太yAn了,很热的是在饭前还是饭后了,如果是饭后,我肯定我不是最后出来的,但如果是饭前,那确实有可能是我。 关完门吃饭,粥,菜花,腐竹木耳。 吃完饭我上去进殿要上台阶,下面的一楼是内部斋堂,继续扫地,扫了几下,我还是决定饭后先静一会儿,让血Ye向胃部供血。 稍作歇息后,继续。 前面水泥地光滑平整多了,肥料也少,省力多了。我扫着,有位信徒来,找道长写牒。我手上没停,但耳朵集中地听着。 之前写过字后,我等着再被允许去那练字,我会带上房间里的字帖,不像上次那样随便写,只熟悉了一下毛笔,但是没有等到。这也正常,那个时候是恰好有人来买牒,所以顺便让我过去,资源也不是白给的,所以我期待着又有人上门求写牒。现在就是机会!只要负责人一喊,或者手机一响,我就会放下扫帚过去。 然而他们进到那个小房间挺久,我也没被通知。 忽然手机一响,我的希望又燃起,可只是手机app的无关通知。我失落了一下,但也无可厚非。 趁着晴天,我终于去了照片上的地方。 沿着石板铺成的小径,在开门进去前,我先被一旁的水槽x1引住了,水龙头水管是一T的,h铜sE,做成了竹子的样式,台子是一块大石头,中间挖了一个浅浅的槽有种自然的美不平整。 因为刚来这喝了第一口水就觉得这里的水质很好,我看着这样的水槽,觉得里面流出来的水肯定清冽爽口,天然甘甜。我打开水龙头,把嘴伸到了抛物线出来的水流下,浅尝了一口——哕!铁锈味。 之前听负责人说是果园,但没看到什么果树,不过茶室里倒是有摆着一些水果,而且是哈密瓜,我在这里不常见到的水果。 在这里,供品一般是水果和超市有的零食,都是b较耐放的,以为那些东西会按一定周期更新,供完拿下来还会吃掉。 到这儿的第一天,我从窗户外看见斋堂饭桌上有一个黑sE大塑料筐,里面放满了水果,我兴冲冲跑过去,想着虽然饭菜有些不合心意,但幸好世界上还有水果! 走近了看——苹果、柑橘,然而个个失去了水分,有些甚至长了黑点。 虽然这个地方不在负责人说过不可以进去的地方内,但因为这瓣新鲜的哈密瓜,还有昭示着它年轻的木头味,我脚步放得更轻了。 墙壁房顶内外颜sE一致,都是橘sE,地板颜sE稍淡,是浅hsE,都带点木头的“黑点”。窗户开的很大不透光的墙面积小,房间亮堂堂的,出除了空调、投影这些现代设备,所有摆设都是古式古风。 屋内共有三间房,都是会客的茶室,从右往左,按规模大小,二大于一大于三,椅子高度恰好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间里摆着一床琴。我家有一张古筝,不过会弹的不是我,如果以后有机会,能上手一点古琴就好了。 从第二间房推门出去,有一片平台,架在水面之上,池子里有数条红鲤鱼,水很脏,像给鲤鱼穿上了新皮肤——黑红渐变。 从平台出去,再踏上石板,眼前较窄的水面上,有一座仿石桥,不足二十厘米高,每个部件都是圆柱形,迈开大步的话,一步就能走到对面。 木屋正面不远处,有一间更为迷你的木屋,只有一间大小,而且还在装修,只有外框架,里面的家具一样都没有。 这一片都是草坪,绿油油的,长得很好。有树有竹,有水有石。再前面就是菜园,中间垒了石墙以隔开。 这一片风景,我从自己房间后面的窗户望出去就能看见。窗边摆着齐窗底高的柜子,正对着洗浴室,我有时候会把凳子搬到这里,把平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