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苏缨巧设陷阱 小宝拜师学武 (第2/2页)
先生那里受了苦,李家在鹭洲城声名狼藉,即便顶着他李叔远亲孩子的名头也受到顽劣小儿的编排、挤兑,可惜少爷天赋异禀,跟着学了几个月便是寻常的不在话下。 李叔自责自己的无能,然而也只能自责自己,无可奈何,而现在少爷有了一笔遗产——虽然是那个混账玩意的东西——少爷也就有了更好的选择。原本李叔是想少爷重走老爷的经商之道,但现在少爷有了想法,想要习武也行,武艺傍身还强身健体,他全听少爷的。 孙唯和小宝围绕习武这件事谈了半天,她直言习武需要天赋和基础,小宝的年纪开始习武不算太晚,而天赋这种虚无缥缈的事物最难办。 小宝再三恳求,表明自己愿意吃苦。 孙唯摇头道如今的丹丘只收女弟子,不过她知道一个隐退的高人,身边正缺一个打杂的弟子,至于会不会教小宝习武,还是需要当面查看根骨和天赋,小宝连忙应下了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即便是打杂的弟子,还是能偷学几招,说不定那高人认识余叔叔。 再然后,他们就站在了这位高人隐居的院子里。 高人一边抚须一边眯眼打量站在跟前的小孩,像模像样地摸骨相,说小宝根骨不错,若是愿意,可以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弟子。他告诫小宝,自己教导武艺时会十分严厉,但这无法阻挡小宝学武的热情,他满心想着学有所成的自己在江湖上初露头角的情景。 门后的女童适时地推门出来,天真烂漫地拉起小宝的手,说:“我终于有师弟了!师弟,师弟,你叫什么啊?” 小宝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回答:“我叫小宝。” “我叫风马,来,给你。”女童微笑道,将拨浪鼓塞到小宝的手里,“叫声师姐。”她眉眼灵动活泼,作态颇有江湖儿女的潇洒不拘。 小宝少见这般差不多岁数的异性,惊奇地看了一眼风马,不敢不敬,握着拨浪鼓低头作揖,朗声叫了一声师姐,引来众人善意的笑声。 至此,小宝和李叔在这高人的小院里住下,平日里干些杂活,小宝不得不拒绝李叔的帮助,将这些杂活看作是师傅对自己的考验,时常在师傅院中教导师姐武艺时偷看。 风马看出了小宝的心思,就偶尔故意做错几次,让师傅多教几遍。 两个年龄相近的孩童很快成了能说的上话的朋友,风马讲述了她师傅的传奇,作为回应,小宝便说了余叔叔的事情。 “你说的这个余叔叔——”风马眼波流转,停顿一会儿问,“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小宝略感不悦,即刻回复:“余叔叔当然厉害,《江湖通要》里都有记载。” 风马咯咯地笑:“江湖上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鲜少听闻这人的名号。” “他是好人。”小宝说的牛头不对马嘴,但他依旧坚持说出来。 风马睁大眼看了小宝片刻,笑道:“他是好人?” 小宝点头:“他是好人。” 风马收敛了笑容:“你知道江湖上最容易出名的是哪类人吗?” 小宝摇头,几月前他是鹭洲城内居住的普通孩子,再往前,他是居住在乱葬岗附近的野孩子。 风马移开视线,望向院外的道路尽头:“江湖上最容易出名的是恶人,因为只有恶人不在乎名声,好人在江湖上最是寂寂无名,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宝蹙眉,不理解风马的话,在鹭洲城的教书先生那里学习的时间虽短,但他读到的也是“君子”、“仁义”一类的修身劝诫,为何这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孩口中却好似全然另一个世界。 “江湖讲‘义’,而‘义’是无论好坏的。”风马好像回想到了什么,笑得诡异,“在江湖上,好人没有出路,而义士两面通吃。”她自觉多言,不再多说。 小宝想起余曲生,这位完美契合他父亲幻想的男人此时此刻又在何处,两人往后是否有机会交谈分离这些时日的趣闻。 一切未可知的美好都让小宝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