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笔触_第二十九章相互扶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相互扶持 (第9/15页)

与孩子们的近况。话题不再像前几日那样小心翼翼,而是自然地在艺术、医疗、募款进度之间来回。江知远注意到,陈亦然的神情虽然仍带着疲惫,却b往常多了一分柔和的亮度,像是经过风雨後的一片澄明。

    「明天的电台访谈,」陈亦然忽然开口,「主持人刚把问题单寄给我了。我已经先看过,没有私人问题,全是关於艺术与病童的。」

    江知远放下筷子,眼底闪过一丝惊讶。「他们寄给你?」

    「我请他们抄送一份给我,方便我们一起准备。」陈亦然笑了一下,「毕竟这次是我们共同的计画。」

    江知远微微点头,心中涌起一GU难以言喻的暖意。多年来,他习惯独自承担所有决定,从不让别人涉入过深。但如今,这份「共同」不再让他恐惧,反而带来一种罕见的安心。

    吃过晚餐,两人一起坐到画布前。江知远拿起画笔,在那片蓝绿的底sE上试探X地g勒出几个新的弧线。他解释着每一道线条的含义:这一笔代表孩子的呼x1,那一抹象徵夜空的留白。陈亦然静静看着,偶尔给出一些关於颜sE搭配的建议,不带任何专业口气,只是纯粹的参与。

    「你知道吗,」江知远忽然开口,语气轻得像一个几乎要被夜sE吞没的叹息,「以前我总觉得,只要沉默,就能保护自己。但现在我明白,沉默若没有边界,只会被外界的想像填满。」

    陈亦然放下手中的调sE刀,转头看着他:「所以你选择了说话。不是因为妥协,而是因为你想自己定义边界。」

    江知远对上那双眼睛,嘴角微微上扬。「是你让我看见这件事。」

    30页

    这句话像是一颗小小的石子,落入宁静的空气里,激起一圈柔软的涟漪。陈亦然没有再多说什麽,只是伸出手,轻轻覆在江知远的手背上。那一瞬间,两人之间的沉默不再是防卫,而是一种被彼此允许的靠近。

    隔天上午,电台访谈准时开始。录音室的空气带着些许乾燥的电子味,主持人微笑着迎接他们,语气亲切却不失专业。江知远坐在麦克风前,面对红sE的录音指示灯,心里竟然异常平静。

    主持人先询问了募款计画的进展,再谈到「艺术疗癒」的概念。江知远娓娓道来,语速不快不慢,描述孩子们在病房作画时的表情,也分享自己如何在颜料与画布之间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对我而言,」江知远在一个段落里停顿,声音低沉却清晰,「画画不是要消除痛苦,而是给痛一个可以呼x1的空间。孩子们b我们更懂得这件事。」

    主持人听得入神,连忙追问细节,却完全没有触及私人领域。整个访谈进行得流畅而温暖,最後甚至播放了孩子们在「流动画室」活动时的录音——几声稚nEnG的笑语穿过耳机,在录音室里回荡,像是一种无形的祝福。

    访谈结束後,主持人起身与两人握手,语气真诚:「谢谢你们今天带来的故事。希望媒T能多报导这些,而不是那些捕风捉影的标题。」

    走出录音室时,江知远抬头望向走廊尽头的窗户。yAn光穿过玻璃洒落在地面,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忽然觉得,这条走廊就像他们一路走来的轨迹——从被追逐的Y影,到主动选择的光亮,每一步都踏实而清晰。

    午後,他们一同返回医院参加志工培训。会议室里坐着十多位新志工,大家低声交流着对计画的期待,几个熟悉的记者也在角落悄悄拍摄,但没有任何冒犯的举动。江知远和陈亦然并肩走进来,向大家点头致意,然後自然地坐到最後一排。

    培训内容从基本的病房礼仪到绘画材料的消毒流程,讲师一一讲解,气氛专注而踏实。江知远认真做笔记,偶尔抬头与陈亦然交换眼神,那是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这里,终於是他们真正想守护的地方。

    培训结束後,一位年轻的志工nV孩走上前,微微有些紧张地开口:「江老师、陈医师,我可以跟你们合照吗?不是为了发网路,我只是……想留个纪念。」

    3

    两人对视一眼,然後同时点头。镜头前,他们没有刻意拉近距离,也没有任何亲密的姿势,只是肩并肩站立,露出一个平和的微笑。快门声响起的那一刻,江知远忽然意识到:真正的公开,不一定是表白或宣告,而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在正确的场域里,坦然地被看见。

    傍晚离开医院时,天sE已染上一抹紫红。街道两旁的灯光依次亮起,微风带着刚落地的桂花香。陈亦然走在江知远身旁,忽然轻声说:「你有没有发现,媒T的追逐好像慢慢退了。」

    江知远侧过头,看着那张被暮sE映照得柔和的脸,淡淡一笑:「也许他们开始明白,真正的故事不在我们身上。」

    陈亦然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两人的脚步在晚风中同步,没有急迫,也没有刻意。

    走到画室门口时,江知远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渐渐点亮的城市。他忽然伸出手,掌心向上。陈亦然愣了一下,随即将手放了上去。两人的指尖在夜sE中轻轻相扣,没有任何语言,却b任何承诺都更真实。

    那一刻,他们明白:外界的风暴也许仍会起伏,但真正的选择已经完成——不再是被追问、被定义,而是主动地「在场」。他们选择一起走进公众视野,却同时守住属於自己的核心。

    画室的门在背後关上,将城市的喧嚣隔绝在外。窗外的霓虹闪烁不休,但室内的光却静静而温暖,像是一个终於被世界接住的呼x1。

    江知远转过身,看着那幅仍在进行的画布。蓝绿的底sE上,新添的弧线与孩子们的sE块交织成一片未完成的天空。这幅画,既属於他们,也属於所有曾经在风暴中努力呼x1的人。

    他对陈亦然轻声说:「我们做到了。」

    陈亦然回以一个安静的微笑,指尖再次轻轻扣紧——像是为这一段路,落下最稳定的一个句点,也为即将到来的黎明,写下无声却坚定的序章。

    3

    初冬的早晨,天sE带着一种稀薄的银蓝,像一张被时间洗得乾净的画布。江知远推开画室的窗户时,凉意顺着指尖漫入掌心。窗外的街道b前几周安静许多,偶尔有车辆缓缓驶过,轮胎压在Sh润的柏油路上,发出细碎却不刺耳的声音。过去那些守在巷口的记者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偶尔路过的行人会停下脚步,好奇地望向这间在新闻里短暂亮起过名字的画室。

    江知远靠在窗台边,端着一杯热茶,任白雾从杯口升起。他的视线落在对面咖啡馆的玻璃窗上,那里曾经挤满镜头与闪光灯,如今只剩几个学生在窗边翻书。这片熟悉的街景在短短数周内,从风暴的中心回到寻常的日常,就像被大雨冲刷後的石板路,乾净却带着难以察觉的裂缝。

    手机萤幕在桌上亮起,显示最新的消息通知:

    【新闻快讯:流动画室募款金额突破第二阶段目标】

    【医疗与艺术跨界合作专访,电台回放收听率创新高】

    江知远点开其中一则,看到的已不再是那些刺眼的标题,也不再有对他与陈亦然的揣测。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志工的剪影,以及关於计画未来发展的分析。评论区里,大多数留言都在讨论募款使用方向,或分享自己在医院遇见孩子的经验,只有少数几条零星的冷语,迅速被其他网友温和地覆盖。

    他阖上手机,心中涌起一GU说不清的静寂。这份静寂不像以往那样孤单,而更像是一种释放——风暴终於退去,留下的不是空洞,而是一个可以重新呼x1的空间。

    门锁轻响,陈亦然推门而入。今天的他穿着便装,手里提着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