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 空空我 (第1/2页)
辰时三刻,清晨寒凉的露气还没完全消散之际,白云寺的寺门已经大开,并有三两知客僧等候在门外,以便为来人引路。 白云寺坐落在襄州城东郊的广华山上,一向香火兴盛,访客盈门,是城内名气最大的一座寺庙。 除了时人在意的祸福仕途,白云寺更以求卜姻缘子嗣出名,因而女客众多。为了避讳,在女客未曾离寺之前常常谢绝男客来访,渐渐地便愈发阴盛阳衰,偌大的白云寺竟成了襄州城女客专属的寺庙似的,甚少有男宾上门。 这一日,在襄州僧侣之中颇负盛名的了悟大师正在佛堂里诵读楞严咒。 了悟大师年纪不过二十余,却已经是白云寺主持了恕钦点的下一任主持。他天生慧骨,自幼跟随有国师之名的睦斋禅师坐禅修行,沐浴佛法,又兼相貌清丽俊美,气度出尘,一身雪白佛衣如净莲般出尘不染,怪道在众多女性香客之中极受欢迎。 诵读过十遍楞严经,了悟大师慢慢睁开眼睛,脑后生眼一般径直往身后望去。一名小沙弥正扒在佛堂前探头探脑,见了悟大师看向自己,双眼瞬间一亮,做出一副神秘表情,声音也低得应景:“师兄,颜家那位又来啦。” 了悟大师见他言行不端,心下顿生不喜,一双浓淡适宜的远山眉微微蹙起。不过,到底是看他年纪还小,并未加以训斥,只道:“来便来了,人安置好了么?” 小沙弥道:“安置好啦,现在正在静舍里抄经呢。” 了悟大师面色不动,微微颌首:“我知道了,这就去。” 小沙弥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一边为了悟大师带路,一边忍不住絮絮叨叨:“师兄,你可知道那人打算干什么?他竟然要咱们给个还未出世就夭折的小孩做道场!而且听说还不足半年呢,足足给了一百块银元,也不怕折了来世的福寿……” “了净。”了悟大师听他越说越不像样,只得低低提醒了他一声,“出家人不造口业。他既然想做,给他做便是,一会儿你叫其他几位师兄先去前殿布置道场。” “知道了。”小沙弥悻悻地闭上了嘴巴。 白云寺算不上古刹,建寺至今也不过四五十年。只是地处山中,气候凉爽宜人,沿途植有不少青翠松柏,便显得环境清幽,格外富有禅意。 走过偏殿,专供香客歇息休整、品茶问禅的客院就位于其后。 了悟大师刚走进静舍,便先听见一阵低低的念经声,只是磕磕绊绊的,想必诵经人还不如何熟悉。他驻足聆听了一会儿,立刻便听出这是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不由轻叹了口气。 静舍四周寂寥无人,他这一声轻叹随即就传入了王惠生耳中。正趴在桌案前费力地抄着经书的男人扭过头,热情地向了悟大师招了招手。 将近而立的男人,脸上却带了一份近乎天真的欢欣:“大师,您快来看看我抄的经文,可有何不妥?” 了悟大师向他施了佛礼,又念了句佛号,这才挪步走近了去看。 只见那长长的桌案上已经被黄绢经书铺得满满当当的,他粗略洒了一眼,不仅有王惠生刚刚念叨的求子疏,更有《高王经》、《观音经》、《法华经》、《白衣经》等等着名求子经文。 王惠生此时正别扭地握着笔,在另一副展开的黄绢上抄录着什么,抬眼便是“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可见虔诚。 王惠生是认得字的,他在戏班子里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讲戏师傅负责给他们一众师哥师弟上课。不过他会认却不会写,还是抄经的时候现学的,不仅每个字都歪歪扭扭的,连握笔姿势都不大对,写了这么半天已经把自己累出了满头大汗。 了悟大师默然片刻,便俯身下来,握住了他的手替他纠正姿势。 王惠生对于了悟大师自然是万分信赖,一点也没觉得两人此刻亲密相贴有什么不自在。他自从上个月开始抄写这一堆经文,足足抄了月余才算完工,疲惫劳累自不必多说,可是眉眼间却并不见多少疲态,反而神采奕奕,仰着脸眼巴巴地盯着了悟大师瞧。 了悟大师心中无奈,便随意翻看了一番那堆错漏百出的经文,勉强夸赞了一句:“太太心诚,定能得偿所愿。” 王惠生得了这一句夸奖,更是高兴,一双温顺无害的圆圆眼睛都眯了起来。但不久他就自觉失态,颇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大师,我前些时日看了好些禅闻,上头说的都十分有道理,我便有意要效仿……” “是何禅闻?” 于是,王惠生便开始绘声绘色地为他讲述,某某人士子嗣艰巨,得高人指点后潜心向佛,日日抄经,并发愿施送经书千卷,终于得子,香火得续…… 了悟大师闭了闭眼,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方才开口:“世人多有谣传,以讹传讹,不可妄信。” 王惠生听他这么说便有些不服气,嘟囔着道:“又不是我瞎说的,人家都写在书上了。喏,你看看,前朝江西临川的邹姓人家,二子夭亡后便发愿持斋,日夜虔祷大士,不日便梦见一白衣大士抱婴而来,来年便又得一子……仔细算来,我那苦命的孩儿去了也快有半年了。” 话至后半,男人逐渐安静下来,眼里也生出了一抹惆怅,垂首瞥向自己辛辛苦苦撰抄了一个多月的求子经文,许久都没有出声。 了悟大师亦是沉默。 王惠生与了悟大师少年相识,彼此关系亲近,就连自己天生阴阳同体之事都没想着要瞒着对方。后来王惠生成了颜家满城皆知的男太太,又放着病重的丈夫不管,整日地去往白云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