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2/2页)
就拎着笤帚出来继续打,尚延就接着跑,嘴里还不服地说着 “你就打我吧,你也就会打我这一招了。” 这一句话给蔡春急得都火烧眉毛了,孩子怎么越管越淘了呢? 晚上尚延玩累了早早睡着,蔡春躺在尚文旁边偷偷抹眼泪,尚文发现了,轻声问:“怎么了?” 蔡春一边叹气一边说:“尚延管不住了。” “不听话?” “嗯,脾气太犟。” 尚文笑了笑说:“像你。” 蔡春瞪了尚文一眼,说:“你也不管管。” “管,我当然管,从明天开始尚延就交给我吧。” “你能行?”蔡春有些怀疑。 “能行。”尚文说得信誓旦旦。 于是尚延第二天就被送去了镇子上的小学,每天早上要很早起来,和尚文一起赶路去镇子上,晚上和干完活的尚文一起回家,每天都很累。 刚开始几天尚延耍脾气不想去,趴在地上边哭边打滚,滚了一身泥。蔡春忍不住想要训几句再打一顿,被尚文拦住,拽回了屋子。 于是从白天太阳高照,到晚上黑灯瞎火,尚延就这样躺在院子里的地上,没人叫他回家,没人叫他吃饭。 小孩子本来胆子就小,又加上闹了一天实在没力气了就败下阵来,主动走进屋里,见两人坐在热乎乎的炕上聊得热乎朝天,又没忍住哭了出来 “我错了……我……我去上学。” 尚文和蔡春两人对视一眼,笑了出来,这办法好用。 再后来王玉也加入了上学的队伍,风雨无阻。 尚延不爱学习,但是耐不住每天尚文都会检查他的功课,问他一天都学了什么,说不出来,就会挨蔡春一顿打,两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有人陪,有人管,上学也有上学的乐趣,尽管辛苦了点,也渐渐习惯了下来。 课堂上老师讲三字经,学“人之初,性本善。”告诉他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尚延听了进去,于是出门上学的时候,把蔡春给他的鸡蛋丢给了正在村口胡乱挥动柳树条的守村人,尚文也不阻止,他认为小孩子有善心是好事。 尚延每天都要会在村口看到守村人,整天胡子拉碴的,头发长到遮住了眼睛,穿的衣服又破又旧,小尚延正是好奇心最重的时候,坐在三轮车上,天真地问尚文 “爸爸他到底是谁?” 尚文听见了,但他没回答,尚延没有得到答案也不气馁,接着问:“他有家吗?” 这次尚文回答了他,只有一个字 “有。” 那时候尚延还不懂这个字的意思,以为所谓的家是他想的那样,温暖的房子,热乎的炕,还有疼爱他的父母,直到很多年后他才知道,家有很多种形式,他所想的只不过是最直接的那种。 小尚延很聪明,接受知识的能力很快,并且尚文时刻管着他,总归没那么淘气了,学习还不错,顺利上了初中,王玉也是,两个小孩都聪明伶俐。 尚文有了一份新工作,镇上新开了一家书店,正缺售货员,而且要有些文凭,于是尚文争取了过来,整天就坐在书店里,卖着书,看着书。 下午的时候,尚延和王玉推门进来,听那不急不慢的脚步声,尚文就知道是他的儿子,于是头也不抬继续看书。 “爸,你又在看什么书?” 尚文摇了摇头“说了你也不知道。” 尚延瘪瘪嘴,不服气说:“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你字都没认全,还是等认全了再说吧。”尚文有意刺激尚延,这孩子这几年性格上收敛了不少,甚至有些随和,但是性格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隐隐露些势态。 尚文觉得身为一个男孩,不可太过于随和内敛也不能太较劲,两者中和一下最好。 于是又补了一句“以后你会比我好上很多。” 他的儿子一直是他的骄傲。 晚上回家,尚延听蔡春说,对门刘奶奶的老伴今天去世了,两人一辈子没有子女,都是互相扶持过来的,上午去世,下午就下葬了,直接省去了吹喇叭的环节,是老太太的主意,村长张家义还特地问了一下老太太,老太太说 “不用,他这一辈子活得够有意义了。” 老太太说话时眼角还有有着泪,现在就剩她自己了。 尚延很喜欢对门的老奶奶和老爷爷,每次去他们家,他们都会塞给尚延几块糖,是他们自己做的麦芽糖,尚延觉得很好吃,老爷爷精神头一直都很好,发生这种事实在太意外了,尚延第一次感觉到生命的脆弱。 “就剩刘奶奶自己了。” “是啊。”蔡春也感叹道。 “可以让刘奶奶来我们家吃饭吗?” 蔡春惊讶于儿子的善良“你去叫她吗?” 尚延刚要点头,便听尚文说:“刘奶奶不会来的。” “为什么?” 尚延不解。 尚文也不急,摸了摸尚延的脑袋瓜说道 “老两口腰杆挺直了一辈子,放心吧,刘奶奶会生活得很好的。” 尚延似懂非懂点了点头。刚要动筷子,便听王玉在隔壁院子里喊 “尚延快出来,我mama烤了地瓜。” 尚延听到连忙穿鞋,跑了出去,隔着矮墙接过地瓜,说:“替我谢谢婶婶。” 王玉摸了摸头说“我帮你转达,赶紧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尚延点了点头。 其实他的童年很美好,尽管物质并不富足,但有父母疼爱,有好友陪伴,有淘气,也有教育,有悲伤,也有快乐,他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善良,拥有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环境使然,他告诉自己要走出这片村庄,他差一点就做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