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搭档_突然到来的机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突然到来的机会 (第1/1页)

    黑豹旗的名单公布那天,建明高中bAng球队的社群一早就被刷爆。

    「连培羽变王牌?不是吧?」

    「h天骐怎麽连名单都没有?」

    「开玩笑的吧,这成绩还不能进?」

    一时间,网路上的球迷论坛、学校的内部群组、家长圈的闲聊群全都沸腾了起来。作为去年度黑豹旗初生之犊却能压制强队的左投,h天骐的表现可说是打进了不少球探与热血bAng球迷的心里。而在刚结束的夏季练习赛中,他实战球速一度飙到148公里,稳定的控球与内角压迫感让不少教练评价——「这孩子准备好了。」

    但如今,名单上不见他的名字,甚至连背号都没分配,彷佛从队伍里蒸发一样。取而代之的,是连培羽,正式穿上一号球衣,成为建明名义上的「王牌投手」。

    这样的异动,立刻在校队中掀起微妙的气流。

    球员们表面照常训练,实则每一次目光交会,都藏着一丝疑惑与压抑的情绪。尤其是高三的老学长们,更是难以理解。去年黑豹旗的好成绩,h天骐是不可或缺的拼图之一,怎麽才过了不到一年,就直接被「下放」到了连名单都没有的位置?

    休息区的椅子边,传来压低的耳语。

    「教练是不是在Ga0心理战啊?让其他队放松?」

    「不太可能吧,这也太狠了……不给背号根本是放弃他了。」

    更敏感的队友开始发现,这段时间h天骐的状态似乎有些「怪」——练习很正常,牛棚状况稳定,球速甚至b去年提升不少,但只要是实战、尤其进入b赛中段,他就像卡住的机器一样,投不进好球带,整个人像是被困在某个回忆里。

    这样的变化,队内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原委。教练团更是三缄其口,不愿透露h天骐实际上正面临「投球失忆」的Y影。

    连培羽对此压力也不小。

    「1号——连培羽。」

    熟悉又陌生的数字。不是没想过会有这一天,但真正来临的时候,心里却一点也不轻松。

    他沉默地转身走开,躲进牛棚边的Y影。手指抚过自己的手套边缘,像是在寻找一点踏实。

    「我一直相信,我有能力承担这个背号。」

    这话没错。从高一进来那天起,他就是被寄予厚望的那一批人。他也从没让人失望,稳定、冷静,渐渐赢得信任。无论是牛棚调度还是b赛後半段的救火,他都是教练最先想到的名字。

    但今天,这个背号,却是因为h天骐出了状况,他才接过来的。

    「但我不希望,是这种方式。」

    他和h天骐,是队友,是学弟学长,也是对手。

    他见过天骐最快的球速,也见过他在牛棚努力调整每一个机制。他知道这个学弟有多拚,也知道那场b赛後,他的眼神变得不一样了。沉默、迟疑、失去重心,就像被什麽关进了内心。

    「我不想是踩着他的痛苦往上走。」

    但这是b赛,是现实,是一支菁英球队的选择。

    教练把背号给了他,不只是因为现在只有他能撑起投手丘,而是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那个有资格争夺王牌的人。

    他闭上眼,深x1一口气。

    「我会把这个背号,穿得让你骄傲。」

    他想对h天骐说。

    他不是要取代他,而是代替他守住这座丘,直到他能再度回来。

    「我这次,要用实力证明——我值得,也等得起你回来。」

    连培羽睁开眼,眼神冷静坚定。他站起来,朝练习场走去。那件挂在衣柜里的球衣,是压力,也是责任。他会穿上它,直到h天骐能重新站上丘,或者——他真正成为让人无可取代的「一号」。

    黑豹旗的战鼓即将敲响,建明高中的C场与球场彷佛也随着b赛的接近而变得更加guntang。然而在投手丘边,h天骐的身影却未曾出现。他不再站在投手板上,也不再接受投手训练。自从被诊断出可能有投球失忆症之後,h天骐暂时被教练团安排退出b赛投手序列,而他自己也选择沉默地接受、并付诸行动。

    每天清晨五点半,太yAn尚未升起,重训室的灯光便亮了起来。h天骐是第一个推开铁门的人。他不发一语,换上运动服、绑好腕带,熟练地摆出训练的起手式。他的菜单被教练与T能师重新规划过,不再偏重上肢力量与手臂爆发,而是整T核心稳定、下肢爆发力、心肺耐力以及对抗长时间出力所设计的课程。

    第一阶段是负重深蹲与y举的循环训练,每组8下,重复五轮。h天骐从一开始的咬牙坚持,到後来能用平稳的呼x1完成全套,整整花了一周时间。他的膝盖曾在第六天的时候酸到发颤,但他连一声抱怨都没说出口。

    第二阶段是无氧与有氧交替训练:

    他要先完成五百米的冲刺跑,再立刻进行战绳与伏地挺身的交叉循环,休息不超过三十秒。这样的高强度训练对於投手来说并不寻常,却是现在的h天骐唯一能证明自己还没放弃的方法。

    教练与T能师观察着他的进度,也默默在笔记本上记录他的身T变化。他的背阔肌变得更结实、核心更稳定,甚至在跑步测试中,耐力b他之前参加玉山盃时更强。

    下午的时间,他会到球场旁边进行药球丢掷与弹力带肩膀修复训练,配合稳定步伐的投掷动作。尽管不能正式投球,他仍不放过任何能让投球姿势维持肌r0U记忆的机会。

    有时候学弟们从牛棚练投回来,看着他一身汗水地举杠铃、踩跑步机,会悄声问:「学长什麽时候会回来投球?」

    但他从不回答。他只是把手中最後一组哑铃举完,吐出一口气,然後补上一句简单又坚定的话:

    「快了。」

    他知道,自己不能急。他也明白,再次踏上投手丘的那一刻,他不只是为自己,而是要回应那些曾经相信他、现在等待他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