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_十一、守得云开见月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一、守得云开见月明 (第1/4页)

    董卓入京後,先迎天子回g0ng、得了权,凭藉军队的威势有效在短时间内稳定朝廷的运作。

    鉴於世道混乱,他不得不祭出铁腕手段治国,纵黎民百姓的生活大有复苏之态,但是就於那些就有高位的既得利益者却是十分不屑董卓的所做所为,虽他四面安抚名士大儒,意yu罗搜己党,可除却原有的并凉势力,时人没几个像是蔡邕、王允等,愿亲之近之。

    且说到朝廷里原有的派系吧,前头提到董卓不仅一个个把过往的大儒请出山任官,也提拔了好些後进,奈何并凉兵士随主入京後一直与汉都的崇礼风气有违,造成百官非议,董卓为了稳住兄弟们的忠心,不得不在朝政上一一除去异议之人。

    他深知乱世尚未全然平定,各路刺史太守依然坐拥一方,不把兵权收回来,他是一日难安。故凉州兵是他最强大的後盾,若连他也不愿回护这帮一同杀出富贵血路的弟兄们,难免日後唇亡齿寒,百官大臣先是折了这些将士,再来便是折他董卓。

    垂帘的何太后虽对董卓礼遇有加,也常常表出一副敬畏之态,给了董卓许多好处,让着他一家子升官封侯,但是私下里却一直想方设法连络何家散落在各处的余下势力,乃至与袁家秘传书信,想把权力再拿回来。

    董卓不是傻的,眼皮子底下出了这等大事,他不可能坐视不管,经过帐中几名谋士商议後,决定行废立之事,将刘辩革去,改立以原先受先帝看好的陈留王刘协为帝。

    刘协并非没有野心的,纵然年少不过十五,可对於权力的渴望、加之对於何太后杀其生母的怨,他老早有心将兄长赶下台去。

    姑且不论刘协本人如何想,当时在北邙,兄弟俩见董卓领大批军马而来,身为皇帝的刘辩竟怕的躲在弟弟身後,一言不发、一气不喘;反观陈留王却是面不改sE、泰然自若的样子,还能一一回话与董卓,风范立下便知。

    对於董卓要行废立,他自然是附和的,私下里两人算是达成协议。就此,一旨诏书下了,刘辩退位而刘协上位,原先的少帝改封为弘农王。而董卓被新帝封做相国,声势如日中天。

    然,几家欢乐几家愁,何太后自是愁云惨雾,且暗地里g结袁绍势力的事,董卓早掐在手里,她明白此位一让,自己再难有生路可走。

    一连串下来的处置使得人心生变、物议沸腾,帝位的废立今居然就一个权臣说了便算数,普天之下尚有王法乎?不过一介武夫,竟胆敢将朝政捏在手中,实在可恶!原先不满董卓程咬金一般突而杀出的臭墨大臣们更加不悦,且各方诸侯见董卓此番一蹴遂成就王公大业,就像昔日的丁原一般,眼红耳热。

    早知如此,先了董卓老儿那步,如今天下哪里是在他董家人手里?

    不满的大臣与外头那些野心B0B0的诸侯沆瀣一气,正蠢蠢yu动想着法子制衡董氏势力。

    即便勤於拔除异党,奈何这些悖逆之人就如烧不尽的野草,春风一度又再昭荣欣欣,难以根除,世家大族彼此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不是政治舞台上白手起家的董卓可以轻易去动的。

    因果错杂,他除异、异结党,如此周而复始下去,乱子遂起了……

    其实就在秋月宴那年的岁末,以曹C组织的五千义勇军为第一响,後又在桥瑁不惜矫造檄文的影响下,各地诸侯纷纷起身响应,揭竿而起。

    方於董白及笄两月後,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打着勤王、清君侧,讨伐董卓的旗号,於关东诸地起兵,一时间烽烟顿起,百姓又有大灾……

    「相国!不得了了!袁绍已被乱党推举为盟主,不日便要杀进雒yAn来」

    朝会刚休,崇德殿外,董卓领帐下诸人正大步流星自天阶而下,众人反方向处匆匆忙忙奔来一头顶臣子朝冠、身着朝服的瘦弱男子,他一脸惊慌,不等到董卓身旁,几丈开外就如此大喊道。

    董卓还是那副不动如风的样子,大大的步子跨着不曾慢,举手朗声道:「相府相商」简短俐落四个字,声sE极厉,後头一g武将谋官闻得那慌张男子所言,又以近月来朝堂上各部间剑拔弩张的紧张样头,深知如今乃危急存亡之秋,没人敢再说二话。

    相府大堂上,众人具在,下人也早已备妥茶水让诸位大人好生候着相国归来。吕布早先一步回到府上,连忙吩咐康泰部属下去,早在董卓踏入堂中前,一切已然妥当。

    他脱下身上披着的大裳,一把扔给康泰,依旧是踩着大步伐,从容入了大堂,见两列谋士武将安然坐立,兀自上了主位。

    见主子上座,方才一脸张惶的那名小士子自座中走出,拱手对着主位上的董卓道:「禀相国,如今B0海太守袁绍、後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yAn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具已结盟举兵。」

    此话既出,举座譁然,各将各士间窃窃私语,其中两位看来便是边关子弟出身的将军挺身而出道:「这还不简单?相国,你且与我兄弟二人JiNg兵五千,咱踏砸踏砸便把那群乱党Ga0定!」个头稍高的那人一把将披在肩上不曾梳就的长发往後一拨,x有成竹。

    言者乃郭汜、李傕,哥俩儿打小在一处,自西凉入关进京後,便一直忠心耿耿跟在董卓身边,於战给他帮衬不少。然於政上,却让董卓放不下心,这一对边疆风沙砺成的好男儿,从小没给汉人规矩束缚惯,X子乐天而豪放,却也因这点,在入京後些微感到水土不服。

    「袁绍、袁术、孙坚、韩馥、孔伷、王匡、刘岱、张邈、桥瑁、袁遗、鲍信?好些竖子可都是本相一手拔擢上来的,他们倒好,翅膀y了,懂得知恩图报了」粗旷的手指敲打着一旁的梨花木案,董卓支手撑着下巴,一一将方才李儒所念的人名具再覆诵,心中的鄙夷不言而喻,他笑的冷厉,是人都知道董大人这是犯大气了。

    「这起子悖逆之徒,别忘了也算上曹C一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