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章 再议辽东战事 (第1/2页)
崇祯14年4月上旬末 与都察院官员吵过一架,并提出辞呈后,崇祯并未同意或者不同意; 现在周铉只能呆在乾清宫里,他的辞呈还没有得到通过。 内阁首辅提出了锦州围困的事情,于是,洪承畴拱手道:“启奏皇上,如今距离祖大寿总兵送出来的求援消息有快一个月时间,接下来该如何处理,请皇上圣裁。” 依照崇祯的心思,他很希望洪承畴率领精兵强将,与建虏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原因有两个:其一,锦州是大明的领土,还有2万余人的官军,绝对不能主动放弃; 其二、崇祯年间,大明官军从未以10万以上大规模与建虏正面对敌过; 在崇祯看来,洪承畴是大明最厉害的统帅,因为他多次围剿流寇成功; 现在,如果兵马多,又在大明领土锦州附近作战,应该有实力与建虏大战一场; 但3月中旬兵部陈新甲提到的建虏分兵策略又把他吓一大跳; 这次,他希望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再做决定。 于是,崇祯皇帝开口道:“诸位爱卿,驰援辽东锦州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众官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这时候,兵部左侍郎站出来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周国舅对战事看法很有见解。 一月下旬时,他就预测过开封、襄阳的情况,结果都是准确的; 所以,请周国舅分析一下锦州的情况,再做决定应该更好。” 听完兵部左侍郎的建议,崇祯皇帝和所有官员都看向了周铉; 周铉只好拱手道:“启奏皇上,臣只希望为皇上分忧,为大明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但臣不希望做分析、做事情动辄被人弹劾!” 很显然,周铉的矛头再次对准了都察院这些官员; 这个时候,都察院官员不愿意再起波澜,故敢怒不敢言。 崇祯皇帝说道:“周爱卿,你只管分析,其它事情朕为你做主。” 周铉这才发xiele心中一丝怒气,他说道:“臣以为,建虏围困锦州有阴谋,他们明显是在钓鱼,原因有三: 其一、建虏如果想打下锦州,根本无需挖壕沟,只要用火炮,聚集10万军力,付出几千人的代价,用疲劳战术,1个月就完全可以拿下锦州; 此时,我大明精锐军队还分散在宁远、山海关、蓟州镇、宣府镇等,根本来不及救援; 其二、祖大寿总兵有做内jianian的嫌疑; 其三、如果我大明军队驰援锦州,兵力不够,就会溃败;但兵力足够,就会抽空蓟州镇和宣府镇的防守; 此时,如果他们分兵一支,从‘喜峰口’或‘独石口’入关,那么京城附近就几乎无任何有一战之力的军队,这样皇上和京城就会非常危险;” 听到周铉亲口讲出这些话,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 但“祖大寿有做内应的嫌疑”这句话又让众官员不由得纳闷、怀疑,甚至生气; 毕竟,祖大寿是正二品的武官,竟然被周铉无端怀疑。 其实,在原本历史上,祖大寿当然不是内jianian;同时,崇祯14年也没有建虏分兵入关这件事; 这些都是周铉为了搅乱“松锦之战”的决策而故意说出来的。 左副都御史拱手道:“启奏皇上,臣弹劾周国舅无端怀疑一个在蓟辽防线守护国土的朝廷二品武官; 同时,他完全凭借想象,制造建虏分兵的消息; 这样的分析,是完全希望我大明放弃锦州; 这严重损害皇上和朝廷的形象、损害了我大明利益。” 周铉知道这些人又要搞事了; 这叫诛心,不管背后的理由,先给你一顶坏帽子; 既然是坏人,那么讲的话肯定不可信。 周铉看向了周围,他希望更多的官员跳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还好,没有更多的官员抨击他; 洪承畴站出来问道:“敢问周国舅,如何知晓祖大寿总兵有做内jianian的嫌疑?” 洪承畴是第一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